一般機構要求員工的退休年齡是60至65歲,而強積金取回供款的年齡是65歲。不論到退休時累積的強積金夠不夠用,但都算有一筆現金支持生活開支。但對於全職家庭主婦,她們既沒有退休年齡,也沒有退休保障。主婦們為了家庭省吃儉用,子女年幼時要照顧,忙忙碌碌把青春奉獻,到子女長大仍要主持家務和照顧老伴之外,有些還要照顧孫兒,沒有退休年齡。至於退休保障方面,子女長大有他們的負擔,傳統的養兒防老似乎靠不住,但家庭主婦又沒有強積金,靠的就是平時的儲蓄。
上星期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公布一項儲蓄習慣的調查,結果顯示七成受訪香港人有儲蓄習慣,當中每月平均儲蓄7000元,而家庭主婦則儲蓄約4000元。筆者問過身邊一些朋友,一些中產的專業人士朋友,不計強積金都是儲三四千元左右,至於一些年輕文職朋友則大多數是月光族,雖然說很想儲蓄但收入少開支大,有心無力。當然隨便問幾個朋友的結果並不科學,但相信積穀防饑這傳統價值觀仍然影響大家,所以中國、日本或東南亞的一些國家都比西方,特別是美國的儲蓄率高。
主婦儲「私己錢」有原因
調查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有關儲蓄「安全感」的水平,一般香港人則認為約需有72.5萬元儲蓄,而全職家庭主婦認為平均需要約50萬元儲蓄。理財策劃師經常建議要儲存3個月至半年的開支準備,其他的資金可作投資用途。一般家庭,50萬可能是兩三年的開支,如果這筆錢當作是家庭主婦的退休準備,就很明顯不能應付二十年的生活。這也可能解釋到接近三分之一受訪家庭主婦表示有「私己錢」的原因,但是平均每月約3500元的「私己錢」是否足夠,和如何增值卻是要關注的問題。
男性或職業婦女在退休後離開全職的工作崗位,生活和休閒的時間多了,撇開財務狀況和安排,退休生活的幸福感就取決於如何能運用這些休閒時間,例如旅遊、與親友相聚、學習興趣班、做義務工作或者再就業創業。然而全職家庭主婦就在退休年齡後仍然都是家庭主婦,似乎一切如常。只有是老伴退休後,多了相處時間,但是會否像日本一些奇怪現象,就是日本家庭主婦過慣了丈夫不在家中的日子,一旦丈夫退休在家,打破了以前的規律性和自由,反而增加了磨擦,甚至離婚收場。
女性長者獨居時間更長
另一問題是,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長,據資料,香港女性平均壽命87.66歲,男性平均則為81.7歲,相比日本女性平均壽命為87.26歲,日本男性平均壽命為81.09歲還要高一些。這意味着女性長者可能要面對更長、更獨立的生活,所以除了住宿生活和財務的安排外,更要注意年長婦女的心理安全感需要,特別是家人的關懷和社會政策的支援。
家庭主婦在經濟發展中擔任不可代替的角色,職業婦女雖然釋放了家庭中勞動力,家庭主婦卻發揮了照顧家庭穩定社會的功能,所以雙職婦女更加令人敬佩,此外家庭主婦更有承傳價值觀的作用。 譬如在一部武俠小說中,讀者響往大俠、英雄、美女,而可能忽略一名鄉村貧婦,粗手大腳,在雪地荒野誕下兒子,在艱苦生活中教導他簡單的做人道理,在兒子面對忠孝兩難存時,慷慨就義,成全了也成就了兒子為一代大俠。普羅家庭的主婦沒有小說中的俠義情節,但是在家人心中,她們永遠都是主角,生活就是故事,你和我每個人都是作者。在這裏向武俠小說大師致敬,也感激生活中的每名主角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