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一生 全為數字 圓滿的掌握問誰可以 誰人能夠預知 4點3 4價位暴升變左1 0 0 4」
相信,很多香港人對《數字人生》這首歌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這首歌除了易上口之外,歌詞更是非常貼切和能反映出當年港股的點點滴滴。香港在1980至1990年代人均GDP由9000美元突破至23000美元,更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列入先進經濟體,光芒一時無兩。只要你有勇氣投資,加上時機和運氣,仙股都有可能變實力股,就正如歌詞所說:4點3 4價位暴升。
當然花無百日紅,香港以及全球近二十年都出現過樓市和股市大調整。雖然元氣受創的市民往往能夠在一段時間後恢復,不過大衆在經歷過這麽多的大起大落後,又是否真正有從失敗中學習,並且與時並進呢?
量化投資撇除不少人為因素
時令的投資哲學有很多種,包括但不限於量化投資、基本面分析、技術分析,或者增長投資等等。
量化投資與其他投資學有所不同,因為我們在分析期間其實已經減少了大部分人為因素,並且融入了電腦演算及大數據分析。量化投資就好像能夠允許我們在短時間内看完世界大量的經濟文章,並且自動針對數據進行分類及分析,最後按照預測制定最佳的投資決定。在技術尚未成熟前,我們可能需要花數個月的時間才能進行如此全面的分析,而每當分析完成後,往往都已「蘇州過後無艇搭」。
投資經理有不同因子選擇
當然量化投資所選出的數據性質(又稱因子),會因應不同量化投資經理而有所不同,要不然投資經理又如何能分出高下,在逆境的時候減少跌幅,升市的時候全力捕捉呢?大多數量化經理會用到的有市盈率、市賬率、派息率、負債比率等,又或是股價的特色如波動性和趨勢作為量化因子。在衆多因子當中,「價值質素」可以算是較為成熟的因子,香港首隻以價值質素因子作投資策略的中國ETF遠於2009年上市,而根據彭博數據,該ETF截至2018年10月初的累積表現跑贏MSCI中國指數。
惠理基金量化投資高級經理李穎謙對此文也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