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7月9日

陳敏蘭 亞洲(日本以外)

下半年亞股面臨3風險

2018年已經走過一半,事實證明今年的投資環境比預期的更為嚴峻。一方面,企業創新腳步與經濟形勢較為樂觀;另一方面,多數發達國家以及少數新興市場國家的政治不確定性高企。與一年前相比,全球經濟同步擴張的勢頭減弱,美國一枝獨秀的格局似乎日益明顯。此外,市場波動性重新上升。

與此同時,就在美國與北韓之間的緊張關係緩和之際,新的風險又浮出水面,近期美國對中國、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夥伴國以及歐洲盟友舉起貿易關稅大棒。利率攀升、石油價格上漲、中國打擊影子銀行活動導致信貸緊縮的擔憂再起。然而,我們認為現在撤出風險資產還為時過早。

保持投資同時防範風險

全球經濟基本面依然穩固,亞洲GDP增長數據意外向好者居多,儘管加速增長的可能性不大。從消費者信心增強以及進口與信貸提升來判斷,增長範圍已經從出口擴展到內需。企業勢頭良好,亞洲盈利持續上升,繼2017年大幅增長23%之後,2018年第一季繼續增長14%。當前企業利潤率已經連續增長7季,利好因素包括:自由現金流創歷史新高,亞太區(日本除外)淨債務股本比即將降至20%以下,為2018年以來首次。

亞洲股市估值較有吸引力,相對於全球市場有20%的折讓,堅持投資亞洲股票終將獲得回報。不過,投資者須密切關注以下3個主要風險,策略資產配置應適當多元化,並挑選具有保護作用的逆周期頭寸,以防禦尾部風險。

一)利率上升美元走強

到2019年底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很可能升至3.25厘,也就是說從現在起再加息125個基點。亞洲地區利率也會相應上升,平均加息幅度或在70個基點左右,處於可控水平,而且與整個地區經濟走強的勢頭相符。未來12個月,3個月期上海銀行間拆借利率(SIBOR)可望從目前的1.5厘升至2.4厘。我們認為亞洲利率將緩步調整,此觀點面臨的風險在於美元進一步升值或者油價急劇飆升,因為部分國家可能會以加息來抵禦資本外流。然而,亞洲穩健的經常賬與雄厚的外滙儲備應該會使本地區從容應對這些風險。

二)中國信貸緊縮

中國始於2016年底打擊影子銀行活動的舉措開始奏效,境內債券市場違約事件增多。資管新規使得某些境內債市的流動性枯竭。然而,投資者不必恐慌。當前0.3%的違約率仍然很低,而且我們認為中國境內債市的問題不會蔓延到離岸美元債市場。決策者仍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可調用,以保持充沛的流動性,並實現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這從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再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50個基點,使得今年以來降準總幅度達到200個基點,以及人行擴大中期借貸便利(MLF)擔保品範圍,及穩定銀行間拆借利率等措施可見一斑。

三)中美貿易爭端

我們在與投資者交流時發現,大家最擔心的還是中美日益緊張的貿易關係,我們認為這也是最難化解的一個風險。儘管最近貿易摩擦升溫,但我們認為不會爆發擾亂全球股市的全面貿易戰,一旦貿易爭端對美國企業與消費者的衝擊變得顯著,政治上對於貿易戰的熱情可能很快就會消退。但我們也承認,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將為兩國市場以及整個亞洲帶來挑戰。長遠來看,由於企業要盡量擴展供應鏈所在地,以確保原料來源的安全,因此高科技產品與服務貿易可能會在整個地區分散展開。然而,隨着中國不斷提高在晶片以及其他高科技產業方面的自主研發能力,半導體設備製造商等科技企業將為投資者帶來機會。

全球及地區層面的確存在諸多風險,不過,機會也並不少。

看好中國與新加坡股票

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今年有望跑贏地區同類股票。海外中國股受惠於強勁的出口、工業企業利潤回升,及企業利潤率全面復甦。我們看好IT和非必需消費品板塊,因其增長潛力可觀。我們也青睞存款業務強大的優質銀行股。新加坡基本面走強、房地產市場回暖、銀行盈利能力提升,支持我們看好新加坡股市的觀點。

科技板塊在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中所佔權重最大,其長期發展趨勢以及優異的盈利增長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而且科技行業的長期增長機會不僅限於上市股票。亞洲公司傾向於在較長時間內保持非上市公司身份,寧願從私募股權或風險資本進行融資。事實上,以估值計,亞洲擁有全球約45%的獨角獸公司,估值總計達3700億美元。我們也看好中國持續快速推進城市化的相關主題,比如低線城市消費升級等。此外,我們還看好具有獨特結構性題材的先驅市場,比如越南。

總而言之,進入下半年之後,隨着美國聯儲局逐步收緊貨幣政策,再加上美國總統特朗普經常不按常理出牌,投資者很可能會看到市場波動更加頻繁。但是亞洲宏觀經濟及企業基本面依然強健,有望帶來戰術及結構性投資機會。我們維持對全球股票的加碼評級,並持有加碼美國10年期國債以及加碼日圓等逆周期頭寸,以防範尾部風險。

陳敏蘭

瑞銀

財富管理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