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即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已於本月初在北京召開,目前仍在進行中。前者主要涉及政治和經濟議題,後者將確定未來一年政府的政策重點、改革議程、預算以及國家最高領導層人事安排等。
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大會議開幕式上做政府工作報告,確定2018年政策重點與長期改革藍圖。
強調高質量增長
2018年經濟增長目標定在「6.5%左右」,與2017年相同。李克強沒有提及「實際增速有可能更高」,表明政府有意淡化GDP增長目標,而對增長有序放緩持更為容忍的態度。我們預期,在房地產市場降溫、基建投資趨緩、去槓桿持續推進的大環境下,今年中國GDP將增長6.6%,低於2017年的6.9%。
財政赤字佔GDP的比例目標從2017年的3%(實際為3.7%)下調至2.6%。與此同時,2018年計劃發行1.35萬億元地方專項債券,主要用於支持在建項目,而2017年此項預算為8000億元人民幣。此外,政府工作報告還強調,要約束地方政府透過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以及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形成的隱性債務。這表明在經濟增長放緩之際,積極的財政政策將繼續提供緩衝,同時將強化對地方政府表外債務的監督和防控。政府工作報告中還表示將進一步深化財稅改革,包括減稅8000億元人民幣以支持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
貨幣政策保持審慎與中性
防範風險是2018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因在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政府需力保經濟穩定。因此,去槓桿和強監管也將繼續推進,以防範系統化風險。
政府工作報告多年以來首次未設M2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目標,但報告確實指出增速應「基本與2017年實際值持平」,這意味M2和社會融資總量的預期增速分別在8.2%和12%左右。我們認為,這體現出政府致力於在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與持續去槓桿之間尋求平衡。2018年消費者價格通脹(CPI)目標連續第三年設在3%。在食品價格高企且服務成本上升之際,我們預測今年CPI通脹率將從2017年的1.6%上升至2.7%。
宏觀槓桿率首成焦點
「宏觀槓桿率」目標,亦即債務總額佔GDP的比重,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中,並提出該指標將保持基本穩定。報告還呼籲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帶領下,建立精簡高效的監管框架。監管強化措施已經從傳統金融機構擴展至互聯網金融和實體經濟。
政府公布了一系列進一步開放市場的措施,包括:1)進一步開放製造業,並開始開放電訊、醫療保健、教育和新能源汽車行業;2)放寬或取消金融領域的外資持股限制,涵蓋銀行、證券、期貨和資產管理;3)對境外投資者在中國境內取得的利潤用於再投資給予遞延納稅政策;4)降低汽車和某些消費品的進口關稅;5)在全國建立更多的自由貿易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