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過去多年以來經歷了漫長的調整和沉寂期,被市場主流投資者所忽視,但隨着基本面持續改善,經濟漸露曙光,新興市場已經走出谷底,並重新成為投資市場的焦點之一,特別是對於想在新興市場尋找機會,又想減低投資組合波動性的國際投資者而言,新興市場債券尤其吸引。
基本面的好壞是市場能否穩步向上的重要關鍵,新興市場以往在金融市場出現動盪時通常都是首當其衝,主要是因為其基本面疲弱及外債堆積令其承受能力較弱,例如是2013年美國聯儲局開始減少量化寬鬆(QE)每月購債額,引發「削減恐慌」(Taper Tantrum),當時就曾經令新興市場出現顯著調整。
經濟基本面大為改善
不過,目前新興市場已經是今時不同往日,經濟基本面大為改善,其中,商品出口國已差不多將經常賬赤字消除,其餘主要新興市場更是處於經常賬盈餘,加上整體新興市場的外滙儲備相對短期外債比重目前正處於歷史高位,新興市場承受外圍動盪及衝擊的能力顯著提高。
值得留意的是,債券由於本身性質使然,回報表現要較股票穩定,加上其與主要風險資產的相關性較低,有助減低投資組合的整體波動性。而在債券資產之中,新興市場的債息要高於發達市場,新興債今年以來的回報更是屬於同類資產中前列。
新興債今年回報表現強勁,例如以美元債為主的「硬貨幣」(Hard Currency)債券收益不俗,今年以來約73%的回報是來自息差收窄及債息上揚。與此同時,亮麗的回報表現亦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關注,2017年流入新興市場債的資金為過去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中,絕大部分是流入硬貨幣債券。
債市前景繫中美因素
對於接下來的新興債市前景,我們認為主要是繫於環球中央銀行,特別是美國聯儲局的貸幣政策,以及中國狀況的變化,因兩者皆會對新興市場資金進出構成重大影響。其中,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增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加上中國正在進行「去槓桿」,例如是減低房地產市場的過度借貸,將令債券供應受限。
環球央行因素方面,由於其幣策決定全球資金成本,而三大主要央行的幣策即將迎來轉向,包括聯儲局於今年第四季度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歐洲央行將會縮減買債規模,以及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不再急速擴張,均會對全球流動性有一定影響,新興硬貨幣債的息差有擴闊壓力。
在這個情況下,新興硬貨幣債中我們偏好企業債多於主權債,因前者具有較高的信貸質素,可有效抵禦未來一段時間內有機會出現的挑戰及壓力。而長遠來看,環球利率仍然處於較低水平,擁有債息優勢及可提供分散風險作用的新興市場債仍然相當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