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局勢發展耐人尋味,隨着美國白宮在剛過去的周末為事件發表降溫的言論,北韓領袖金正恩在本周二審視了軍方攻擊關島的計劃書後,表示不會在短期內有所行動,一切要看美方的表現。我相信往後的事態發展,仍然是摸着石頭過河。觀乎近20至30年間發生的重大地緣政治危機或軍事衝突,幾乎沒有一樁是下戰書後開戰的,多是突如其來的打響了第一槍。
到底現時應該避險還是趕緊入市呢?
除了觀察股市的反應外,其他資產價格和一些宏觀的經濟數據也可為投資者提供一點參考。正當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上周回應北韓不斷試射導彈,表示美國已準備就緒給予北韓深刻教訓後,美國標普500指數由2490點的高位連續大跌兩天,在10日及11日跌勢喘定於2440點。本周一即大幅反彈回2465點,這些2%至3%的跌幅,似乎說明了市場並不是真的恐慌。
市場並非真正恐慌
恒生指數跟着美股調整跌了3天,恒生指數由27800點下調1000點便反彈,走勢如美股一樣。投資者一邊說害怕北韓局勢惡化,一邊卻在等待騰訊(00700)在本周三公布季度業績,以及稍後內銀股的成績表。
債券市場的反應可以用「冷靜」來形容。資金沒有大量由風險資產轉向政府債券避險,美國10年期國庫券的孳息率由2.27厘回落至2.20厘,只是1/16的波幅。真金白銀的錢很老實,以南海局勢為例,當美國的軍艦和飛機愈來愈頻繁地在區內活動時,直覺地認為中、美「擦槍走火」的機會亦相應增加。實情是截至6月底,中國超越日本成為美國國債的最大海外買家,持有總值1.15萬億美元,按月增加了443億美元,第二位的日本持有1.09萬億美元的美元債券。
避險是借勢調整藉口
在企業消息方面,本周美國兩大企業亞馬遜(Amazon)和AT&T分別發行了40及41年的超長期債券,其中亞馬遜債券票面息率4.25厘,市場反應良好。筆者相信資金仍是追求回報為主,避險只是借勢調整的藉口。
在貨幣和商品市場,除了金價受到北韓的消息影響,由1250美元升至1280美元水平,其他的主要貨幣如歐羅、英鎊和美元,滙價平穩;至於被認為有避險功能的貨幣如瑞士法郎和日圓,前者聞風不動,後者縱有轉強的跡象,升幅卻緩慢。今天美元兌日圓滙價依然是110,絲毫不見大量資金流入的軌跡。這個現象再次證明,各主要貨幣現時皆處於低利率的水平,貨幣政策的影響遠遠超過地緣政治風險的因素。
北韓局勢的發展存有眾多變數,而發生戰爭的後果非常嚴重,金融市場處變不驚的「底氣」在哪裏?答案是充裕的流動性,除了以上提及的各種市場表現外,中國的貨幣供應也是很好的例子。中國一直加強金融市場的去槓桿和實體經濟去庫存的效應,另一方面,貨幣的供應卻繼續增加。7月份內地M2貨幣供應上升9.2%,較市場預期低,要注意的是,今天內地M2的總值超過160萬億元人民幣,9.2%不是小的數值,2008年金融海嘯前的M2供應約是47萬億元人民幣,總值年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