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8月6日

何如克(Robert Horrocks) 亞洲(日本以外)

亞洲未擺脫金融危機陰影

亞洲是否已從1997至1998年的金融危機復甦過來?從多方面來看的確如是。自金融危機之後,亞洲地區的生活水平顯著改善。以美元總回報計算,有些市場近期再創新高。此外,多國改革貨幣滙率制度;民主意識日益普及,政局亦更趨穩定。但20年過去,亞洲金融危機對投資者的衝擊似乎揮之不去。

縱然亞洲債務已較當年大幅減少,但仍是主要憂慮之一,特別是美元債務。貨幣貶值往往是投資者信心開始崩潰的觸發點,即使在2014至2015年期間,貨幣合理地貶值其實有助維持經濟增長,使股市保持穩健。另一方面,儘管亞洲本地儲蓄水平極高,但本幣債務亦經常成為憂慮來源。由此看來,亞洲尚未完全脫離20年前金融危機的陰影。

亞洲國家持保守態度

事實上,亞洲國家對經濟採取非常保守的態度。從每股盈利來看,亞洲(日本除外)企業的盈利依然低於2011年初的水平,無論如何也說不上是經濟過熱。量度經濟開支和儲蓄的經常賬普遍錄得盈餘,反映亞洲存款多於支出。大部分地區的通脹率低於2%。過去被視為高通脹國家的印度,消費物價指數通脹亦下降至1.5%的低水平。至於在亞洲金融危機中備受重創的泰國,現時經常賬盈餘為國內生產總值的11.5%,經濟步入溫和通縮。亞洲經濟確是今非昔比!

美元弱有空間刺激經濟

然而,政策似乎因上述憂慮停滯不前。亞洲多國急需刺激經濟措施,不論是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抑或新的資本開支周期。這些經濟體系的經濟活動處於低谷而非高峰。或許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泰銖在1997年貶值時,部分市場評論員認為貶值有助刺激當地經濟,但事實上這反映經濟增長過急,導致國家步入嚴峻和痛苦的通縮階段。亞洲國家在今年亦面對美元疲弱的利好因素,歸因於美國減稅和基建開支的憧憬轉弱,而且財赤增加的憂慮減退。這應可為亞洲政策官員提供較大的空間刺激經濟增長。

亞洲金融危機的陰霾至今未散,是否因而導致許多人相信亞洲經濟更為脆弱和依賴海外市場?歷史可讓我們借鑑,避免重蹈覆轍,但我們不應因此對亞洲的發展採取過於保守的態度和失去信心。今天亞洲的經濟發展較20年前已更為壯大,只是人們不願意相信。

何如克(Robert Horrocks)

銘基亞洲

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