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3月15日

陳敏蘭 宏觀分析

牛市中為政治風險部署

全球股市都在高歌猛進。美國標普500指數、MSCI亞洲(日本除外)以及MSCI新加坡指數年初以來的漲幅分別高達6%、9%和10%。好日子似乎還將持續:瑞銀環球股票模型顯示,市場動能自1995年以來僅有13%的時候比現在更好,意味後市可期。

這對我們的投資組合來說無疑是好消息。然而,有人擔心牛市可能被某些大國的政治事件所打斷,包括法國、荷蘭、英國、中國以及美國等。除了特朗普執政以及英國脫歐之外,還有兩個重大風險值得關注:對中國經濟的擔憂以及歐洲民粹主義抬頭。如果這些風險兌現,確實將損害當前市場一片大好的情勢。

看好中資保險和銀行股

中國外滙儲備持續下降(今年1月已降至近6年來最低水平)以及美國國債持倉狀況引發人們對中國外儲是否充足的疑問,並加劇了市場對中國經濟健康度的擔憂。那麼,究竟多低的外滙儲備水平將對經濟構成重大威脅呢?

中國的外滙儲備顯然遠遠高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定義的最低門檻(實施資本管制情況下外儲為1.75萬億美元;不實施資本管制則需2.82萬億美元)。假設中國維持目前的外儲流失速度,即每月減少300億至350億美元,則兩年半內也不會跌破2萬億美元關卡。而且,中國還有諸多政策工具可以動用,比如全面啟動經常賬盈餘、加大吸引資本流入,以及遏制資本流出的力度以增加外滙儲備,確保金融穩定。

市場對中國經濟的疑慮主要集中在經濟改革步伐上:改革進展太慢將導致公共及私人部門的債務難以為繼;太快則可能導致經濟硬着陸。旨在推進財務、金融和國企改革以及「一帶一路」等助推經濟增長的大政方針有望在「兩會」上公布。今年的兩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已分別於本月3日和5日在北京開幕。

兩會期間將公布的改革議程有望受到財政和貨幣政策的雙重支持。維穩仍將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頭戲,因此改革步伐不會邁得太快。中國經濟將繼續緩慢而有序地減速,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有可能從2016年的6.7%降至6.4%。但這仍將會推動中國股市反彈,我們看好增長前景樂觀且估值合理的互聯網行業,也看好中資保險和銀行股。

歐洲民粹主義當道風險

當前歐盟面臨前所未有的民粹主義政黨的威脅。法國國民陣線推出的總統候選人馬琳勒龐曾經不被看好,但其當選也並非毫無可能,就像美國的特朗普一樣。勒龐的支持率上升令金融市場受到撼動,因其呼籲法國脫離歐盟。我們認為勒龐當選的機會率在40%左右,但是「法國脫歐」的機會率只有10%至20%,因為這需要議會批准,還需跨越憲法障礙。

鑑於勒龐對歐盟的態度以及法國在歐羅區的地位,她如果勝選將很可能動搖歐洲股市。勒龐若成為法國總統,將提出舉行法國脫離歐盟的全民公投。先不論舉行全民公投在法律上有多複雜,公眾投票支持脫歐的機會率有多大,單單投資者對於勒龐當選的緊張情緒就可能導致歐盟以及歐羅出現存亡危機。

此外,反歐盟的荷蘭自由黨(PVV)在3月15日的荷蘭大選中贏得最高票數幾乎已成定局。多年來荷蘭一直是維護歐盟穩定的重要力量,如今卻因為自由黨提出將舉行脫歐公投而頻頻出現在世界媒體的頭條。然而,到目前為止荷蘭所有主要政黨都關閉了與自由黨聯合執政的大門。因此,「荷蘭脫歐」的可能性極低,尤其是考慮到荷蘭法律對於全民公投的法律規定──公眾不得進行有關歐盟或歐羅區成員國地位的投票,無論投票結果是否有約束力。

偏好周期股和再通脹主題

如果荷蘭自由黨以及法國國民陣線等疑歐派民粹主義政黨取得壓倒性勝利,將為今年面臨大選的法國、德國甚至意大利樹立危險先例。法國和意大利政府債券的風險溢價有可能進一步上升。隨着大選臨近,這種風險不會紓緩,而是會持續。

在不確定陰影之下,未來數月法國股票可能跑輸歐羅區大市。與此相反,德國股票受全球增長加速的提振,跑贏大市的機會率很高。

總體而言,投資者持有全球股票比持有優質政府債券以及公司債券要好。在獲利強勁增長(尤其是美國)的前景支持下,股票仍有上漲空間。美國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已有四分之三公布了去年第四季的業績,其中三分之二的公司獲利超過預期,這意味去年美國企業的每股獲利(EPS)增速有望達到6%。而2017年的增速將進一步提升至11%,因此美國股票比歐洲股票更具吸引力。

目前的市場環境適合適度傾向風險(risk-on)的立場。今年以來全球經濟數據超預期的情況為2010年5月以來最多,而且再通脹已如期而至。只要企業獲利、經濟增長以及央行的支持政策等基本面不動搖,市場大可不必憂心忡忡。然而,政治風險的確不可小覷,投資者應該為春季新一輪市場波動作好準備。今年以來亞洲股市表現強勁,我們對戰術性加碼亞洲股票的頭寸進行部分套利,並相應加碼新興市場公司債券。然而,我們的地區股票策略仍偏好周期股和再通脹主題,並透過加碼中國、印度和泰國來體現這一觀點。同時,我們也看好亞洲材料、能源、金融以及中國互聯網行業。

陳敏蘭

瑞銀

財富管理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