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4月21日

陸庭龍 中國

穩了股票 傷了債

「從小處看,往大處想」是對做人處事甚有裨益的格言,投資亦然。根據彭博資訊的一項調查顯示,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非金融類企業,它們的應收貸款期限由5年前的125天大幅延長至192天,創歷史紀錄,因而推斷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也會轉差。確實在4月初至今,最少有64間內地企業取消發債,累計金額達619億元人民幣。不是企業不想發債融資,而是債券承銷商和投資者皆對近期不斷發生違約事件的債券市場卻步。

內地企業債步入寒冬

內地金融市場的發展道路往往是一放就亂,一亂就收。A股市場在去年經歷急升暴跌和今年1月的「熔斷」事件後,整體市況已漸漸穩定下來,上證綜合指數重上3000點後,讓投資者拾回一點信心。中國首富王健林旗下在香港上市的萬達商業(03699)已提出私有化方案,取消在港交所上市的地位,準備回到內地A股市場上市。萬達商業現時市值2150億港元,市盈率6倍,如以內地一般較高的市盈率20倍計算,萬達的未來市值較現時翻3倍。

與A股市場和暖的氣氛相比,內地企業債券市場正步入寒冬。內地投資者去年在股市損失慘重後,一窩蜂地將資金從股市和樓市轉移至債市,一般保守的投資者會選擇財政部發行的債券或國家建設項目的債券,但更多的人為了追求更高的回報,將資金投入企業債、地方債或銀行推出的高息理財產品,基本上都是以借貸給企業來收取回報。根據一般理財智慧,債券是較股票更為穩定的投資工具,因為債券價格波幅較股票小,但前題是發債人不會破產和出現信貸違約事件,而不能如期償還利息和本金。

前題是不會信貸違約

股票交易是在交易所進行,流動性較高,監管和訊息披露的要求和透明度相對完整;內地的債券市場仍處於起步階段,訊息披露不夠全面及時,信用評級制度不健全等問題突出。自2014年以來,內地債務違約事件超過20宗,其中包括企業債、私募債、定向發債、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等,牽涉的行業以鋼鐵、煤炭能源為多,也包括貿易、餐飲和半導體。

最讓投資者擔憂的是當中數宗大額違約事件的企業屬於央企和地方國企,這些以前被認為政府一定包底的債務,今天成為退潮後沒有穿泳褲的人。據內地財經媒體報道,屬於地方國企級別的上海雲峰(集團)在發行私募債的前後期間,其主要資產轉移給當時主要大股東綠地集團,債券持有人無從追究。近期信用評級為AA+的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也爆出涉及168億元人民幣的債券違約事件。

債務不會消失會轉移

中國的整體債務約佔GDP 225%,位處世界前列。債務不會消失,只會轉移。債券和股票是兩個市場,但資金是互通的。今天雖然說債務人要承擔責任,投資者要認清風險所在。如發生重大危機,債務也會轉為債權銀行持股,等到銀行資產負債表不能承受時,政府最終也得出手。在這個過程中,債券投資者的損失是無可避免的。

陸庭龍

恒生

私人銀行及信託服務主管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