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興市場的亞洲,機遇甚多,除股票市場外,債券市場亦值得留意,其中,亞洲債券市場龐大,而且發展迅速,為投資者帶來不少機會。
亞洲債券市場有硬貨幣(Hard Currency)及本地貨幣(Local Currency)兩大市場。硬貨幣一般是指以美元計價的債券,由於其流動性較高及較規範化,所以對於大部分投資者而言是進入市場的第一選擇,硬貨幣債券的滙兌風險亦相應較低,美元計價的亞洲債券市場規模逾5000億美元,無論是投資級別或高收益債券,主權或企業債皆一應俱全,其中,中國市場規模高達2574億美元,香港市場規模亦達625億美元。
亞洲本幣債市規模更大
至於亞洲本地貨幣債券,顧名思義是以當地市場的貨幣計價。亞洲本地貨幣債券市場規模逾7萬億美元,較硬貨幣市場大很多。一般來說,因存在滙兌風險而波動較大,市場交易的效率相對較低,流動性不及硬貨幣市場。不過,當中亦有例外,譬如以人民幣計價的點心債市場就可以自由進出,並沒有額度限制。
點心債是中國的離岸人民幣債券,目前市場規模為1100億美元(7000億元人民幣),第一隻點心債是由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於2007年發行。雖然市場規模較在岸小,但限制卻要遠遠少於在岸發行的人債,在岸人債不論是由非中資機構發行的熊貓債,又或是中資發行的人債。皆有額度限制。
中國在岸債市持續開放
中國的在岸債券市場有一定限制,投資者要經由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簡稱QFII)及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進入,前者的額度持續改善,操作上愈見靈活,後者則將範圍擴充至位於香港、新加坡、台灣及倫敦等地的機構。現時,中國債券主要通過銀行間市場及外滙市場交易,前者佔九成交易,並於今年2月再進一步開放予離岸機構如銀行及基金等,進一步為海外投資者提供更多進入中國本土債券市場的方式。
值得留意的是,中國的在岸債券市場在持續開放及發展當中,由2000年起,從無到有發展至現時市場規模達6萬億美元(逾40萬億元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規模僅次於逾35萬億美元的美國債市,及逾10萬億美元的日本債市。我們預期,中國的在岸債券市場規模會於5年內再翻一番,成為亞洲的主要融資渠道,亦會繼續放寬限制,開放予海外投資者進入,為投資者提供不少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