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至9月中旬,美元兌日圓下跌13.8%,從161.95(38年高點)跌至139.58(1年低點),主因是美日收益率差距收窄,以及市場出現恐慌性的套息交易拆倉潮。
截至8月13日,彭博CFTC CME日圓淨非商業綜合倉位從淨短倉轉為淨長倉,並於9月24日增至2016年10月以來的最高。
然而,自9月中旬以來,日圓已經無力延續升勢,兌美元持續下跌。該貨幣對在突破100日線(150.48)和200日線(151.53)後,進一步向上,並於上周升穿156,創7月以來新高。截至10月29日,日圓淨非商業綜合倉位從淨長倉再度轉為淨短倉,並於11月5日增加至7月底以來最大規模。
日圓再度走弱,背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美日收益率差距再次擴大。美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差距已從9月10日的275個基點(兩年多低點),上升至11月6日的346個基點(6月初以來的最大)。美國國債收益率方面,10年期收益率已從9月中旬的低點3.59厘,上漲88個基點至11月14日的高點4.48厘。這主要是由於1.強勁的美國數據和聯儲局官員謹慎的言論,令市場削減對聯儲局減息的押注(目前預測現在到明年底僅將減息3次左右,曾經預期7次左右);以及2.特朗普交易增添通脹和美債供應增加(為財政刺激政策提供資金)的擔憂。
日本國債收益率方面,由於日本大選的不確定性,以及日本央行加息的緊迫性較低,10年期收益率一直維持在1.1厘以下。具體而言,在10月27日的日本國會選舉中,日本首相石破茂的執政聯盟失去了多數席位。雖然石破茂近期在議會中再度被選為首相,但政局不穩定性猶存。市場擔憂日本政府將被迫實施寬鬆的財政政策,從而阻礙日本央行的加息計劃。
其次,目前還沒有日本政府干預的跡象。通常,當日圓持續走弱時,日本官員先會選擇進行頻繁的口頭干預,而後可能傳出日本央行詢價的消息,最後才輪到直接干預。目前,雖然美國大選已經結束,但特朗普當選,以及共和黨獲得國會兩院主導權,令特朗普交易延續,支持美元和美債收益率反覆上升。另外,美國強於預期的數據及聯儲局官員包括主席鮑威爾偏中性的言論,也推升美債收益率。這可能增添日本政府直接干預的難度。
不過,干預的條件可能已經成熟。回顧3月8日至4月29日美元兌日圓上漲9.34%,引發日本干預。這次(9月16日至11月14日),美元兌日圓已經上漲11.86%,日圓屬於「過度下跌」。換言之,干預可能只是時間的問題。一旦日本政局穩定,以及特朗普交易消退(始終特朗普提議的政策仍需要時間才會落實),干預的可能性或將上升。
在此之前,日本政局不穩定、美元高企,以及美國和日本之間保持較大的貨幣政策分歧(息差較大),可能令美元兌日圓上試156.67,甚至158至159.5左右的高位。
不過,美元兌日圓未必輕易回到160的高位。一方面,美滙指數急升一輪之後,上升空間可能有限(107至108或是阻力位)。另一方面,日圓過度疲弱,除了可能迫使日本政府干預之外,也可能令日本央行提早減息。10月底,日本央行行長重申如果經濟和通脹的發展符合預期,將支持當局繼續加息。同時,行長表示希望評估日圓疲軟的影響及其背後的原因,反映當局重視日圓的疲弱表現。而事實上,市場也預期日本央行12月加息的概率達到5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