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亞太區而言,2015年可謂好壞參半,一方面,日本成為了亞洲甚至是全球表現最突出的股市之一,即使是以美元計價,仍為投資者帶來高單位數的回報。但另一方面,亞洲除日本股市在過去一年卻錄得跌市。
全球而言,2015年也不是特別值得高興的一年,美國債市及股市全年回報近乎持平;歐股表現雖好,但歐羅兌美元大幅貶值,手持美元或港元的投資者,在歐股市場甚有機會「賺價蝕滙」。中國股市於第三季曾出現瘋牛,但在中央政府的干預及收緊監管下,最後爆發股災,連人民幣也錄得突然的貶值,一時間股民人心惶惶。至於商品市場更是戰況慘烈,大部分商品價格都錄得崩盤,高息債也從高位大跌。
去年亞洲受到環球經濟疲弱、貿易大跌的衝擊,再加上中國經濟較預期放緩、人民幣又貶值,市場的恐慌爆發,沽壓劇增,一度令人聯想起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也加深投資者對環球通縮、增長放慢、出口大挫、亞洲貨幣走弱的想法。
踏入2016年,筆者相信亞洲各國的經濟表現差異會愈擴愈闊,這對於執政者的決策有重大影響。
印度資金流走料較輕微
一方面,印度及菲律賓相對較少受到中國放緩的影響,同時又受惠於油價下跌,資金流走的情況沒有那麼嚴重,因此其經濟增長料會較為強勁,紓緩央行減息的壓力。另一邊廂,南韓、台灣及泰國等經濟體,雖與中國經濟息息相關,但同樣受惠於低油價,資金流走的幅度也有限。這些地方的央行有空間再下調利息以刺激經濟,貨幣前景將進一步走弱。
隨着美元在過去幾年逐步走強,外滙市場走勢早已反映各國所面對的貨幣周期:美國聯儲局的貨幣政策逐步收緊甚至重啟加息周期,滙率自然強勢,而其他仍在實行量化寬鬆或減息的國家,其滙率則持續弱勢。
歐羅及日圓兌美元弱勢,似乎已成為市場的共識,值得留意的是,究竟人民幣會否繼續貶值?目前市場預計人民幣兌美元於未來12個月或有4%至5%的貶值,預計貶值幅度不算太大。
中國經濟硬着陸機會低
只要在Google上搜尋一下, 大家便會發現「中國崩潰」一詞的出現次數愈來愈頻密,反映市場信心的確悲觀,然而筆者並不認為2016年中國會出現硬着陸。
在未來一年,中國政府料會實行更加積極及靈活的財政及貨幣政策,同時嘗試減少過剩的產能、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減少房地產及工業貨品的庫存量。
中國將開始其5年計劃,並將其經濟增長預期降至6.5%,強調經濟增長是「重質不重量」,未來經濟將會轉型至消費及服務業主導。而為了抵禦工業及製造業的疲弱,中國政府已開始推出反周期的財政政策,以支持房地產及汽車業。置業的首期比率降至25%,購買小型引擎車的稅率也減半。在一些三四線城市,房屋的庫存量仍然令人擔心,幸好中國政府深明這個挑戰,放寬戶口遷移政策,再加上首期優惠,以及政府直接或津貼買房,相信在短期內可以推升需求、減省庫存。
市場預計,若資金流走的趨勢持續,則人民幣有機會進一步貶值,普遍預測是人民幣兌美元有機會由目前的6.5,降至年底的6.8,而年內中國的外滙儲備有機會降至3萬億美元。人民銀行已經表明,人民幣的走勢將會趨向與一籃子貨幣掛鈎,而非單單兌美元走動。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決定將人民幣納入為特別提款權(SDR)一籃子貨幣之一後,人民幣料會一直向國際化邁進,現時人民幣已是全球第五大的支付貨幣。
改革市場實屬正面訊息
去年第四季中國逐漸取消早前實行的救市政策,市場的波幅自此加劇,中國證監會也趁機改革IPO市場,並減低孖展交易的金額,市場運作漸漸回復正常,投資者應視之為正面的訊息。展望2016年,筆者相信一些能受惠於結構轉型的行業,例如環境保護、工業升級、創新科技、能源減省、社會服務及休閒娛樂等,將會繼續受到追捧。
下一次,筆者將會繼續剖析印度及日本等其他主要的亞洲市場,於未來一年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