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美國科技巨企已由高位回落不少。在這種背景下,不少客戶都向筆者查詢,目前是不是重整資產配置的時候,他們對於小型股尤其感興趣。
的確,目前小型股有望受惠於數項催化劑,包括估值遠低於大型股、併購活動於沉寂數年後重新活躍,以及美國國內投資蓬勃等。在美國大選後,市場寄望特朗普政府能放鬆監管並推出減稅措施,這些都為小型股的反彈奠定了基礎。
然而,近期美國的經濟數據有放緩跡象,例如零售銷售下降、消費者信心減弱等。同時,新政府在關稅和移民政策上的不確定性,以及大規模縮減聯邦政府員工等措施,也讓市場感到不安,觸發小型股由高位回調。
儘管短期內波動加劇,筆者對小型股的看法並未改變。美國新政府致力推動製造業回流、擴大國內生產基建,將有助刺激國內資本支出,這對小型股來說是一大利好消息。此外,市場雖然擔憂關稅和通脹問題,但仍預期聯儲局今年可能減息一至兩次,也為小型股創造有利環境。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型股盈利增長預期即將放緩,但小型股的盈利料將顯著回穩。如果小型股盈利回升反映在其股價上,小型股與大型股之間的估值差距將逐會縮窄,意味着小型股股價大有上行空間。市場預計到今年年底,小型股的盈利增速更將超過大型股。
當然,美國的政策變動帶來了種種不確定性,許多企業管理層希望等政策細節變得更明朗後才決定支出。但整體來看,美國新政府很大機會放寬監管,而且縱使市場對經濟增長速度存在憂慮,但普遍都認為經濟未至於會陷入衰退,因此短期的市場波動反而會創造更多投資機會。
在科技行業,小型股更不乏優質的投資機會。儘管市場擔心科技巨企會減少對人工智能(AI)的資本支出,但數碼轉型已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AI軟件能夠協助企業更高效地完成訂單執行、倉儲管理及貨物交付,預計到2028年,此市場將以雙位數的速度增長。此外,AI的應用領域正從數據中心擴展到硬件、軟件和IT服務領域。在市場瀰漫一片悲觀情緒之際,仍然有擁有強勁收入增長、穩健盈利能力、充裕自由現金流及強勁資產負債表的公司,留待獨具慧眼的投資者尋寶。
除了AI相關機遇外,醫療科技的前景也值得留意。過去幾年,醫療板塊的表現落後於大市,估值相對便宜而增長潛力強勁,特別是那些擁有創新技術的醫療技術公司和生物技術公司。近期醫療行業的併購活動再次活躍,原因是大型製藥公司正面臨專利懸崖,相當於去年約2000億美元的銷售額將因藥物專利於2030年前到期而受影響。部分醫藥巨企正透過收購小型生物製藥公司來填補收入缺口。
整體而言,市場上仍然有大量投資機會,尤其是小型股的市場效率較低、公司質素參差,我們反而能夠善用這些特徵,創造超額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