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後美國經濟的韌性能否持續,對美元資產投資者至關重要。截至目前,美國依然在實現軟着陸,這應該能支撐股票和固定收益資產的穩健回報。
從多方面來看,美國的經濟形勢相當順利。隨着通脹持續減速並達到目標,聯儲局更願意減少貨幣政策的限制。儘管失業率輕微上升,但勞動市場產生可觀的成長。企業資產負債表強勁,而人工智能和其他技術的支出可以提高長期生產力。人工智能開發商和晶片製造商正在大力投資,支援大型語言模型所需的基本基礎設施。隨着這些基礎設施在未來幾年內建立,我們可以預見將會出現更廣泛的投資機會。
政策不確定性以及美國對其他國家的定位是經濟前景的主要威脅。金融體系仍缺乏槓桿,需要降息才能維持下去。關稅、限制移民等措施被認為會引發通脹,並可能使政策正常化脫離軌道。財政政策在競選期間沒有受到認真關注,但這將是美國前景的關鍵考慮因素。全球投資者會密切關注美國政府是否需要為不斷增加的國債發行量,支付更高的票息。如果經濟保持強勁,這些憂慮可能不會浮面。但如果增長放緩,則是另一個故事了。
在新政府執政初期,消費者和企業支出的指標將成為市場能否持續表現的關鍵。從根本上說,企業利潤保持彈性,平衡的實際可支配收入成長正在支撐消費者信心。而回顧歷史,大多數總統任期內美國的年度股票報酬率都有兩位數的增長,只有兩個非常不幸的例外,而且皆有非一般的原因,例如蕭條、1973 年石油危機、2000年後泡沫破裂,和早期全球金融危機衝擊的雙重打擊。
另外,通縮之下,中國股市反彈能否延續?內地最近實施的刺激措施受到投資者歡迎,股市出現雙位數上升。隨着估值重新定價,投資者正在評估每項措施對成長的潛在影響,同時期待更多財政刺激的細節。到目前為止,這些措施主要提供了供給側支持,旨在消除部分下行風險,並緩解內地通縮壓力。然而,復甦能否持續取決於解決周期性逆風和結構性失衡。
房地產市場仍然是經濟的最大拖累。雖然最近針對減輕債務負擔和提高住房負擔能力的措施提供了一定的緩解,但仍不足以解決庫存過剩問題,也未能解決開發商面臨的挑戰。對消費者的直接財政支持力度不大,再加上房地產市場低迷,可能意味通縮會較持久。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亦可能會影響經濟成長,技術進口限制和出口關稅等,尤其影響中國企業的獲利成長前景。逆周期宏觀政策需要繼續有效實施,使內地的結構性經濟減少依賴投資,並提高消費的比例。這將使經濟更加面向國內,並從內部推動獲利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