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個星期,環球股票市場出現了一場無法預測的風暴。正當大家相信通脹應該受控,聯儲局會於9月開始減息;正當大家見到過熱的科技板塊出現調整,資金流進周期性板塊和小型股,有機會支持後市再上;正當大家不為意時,出乎意料的就業、製造業和建築數據,令市場從關注通脹會否受控,180度轉到經濟會否衰退。一場風暴開始在美國形成了!
壞消息齊齊出現
日本央行突然加息,並發表了非常鷹派的言論,觸發日圓急升,套息交易急急平倉,拋售美股,令這場在大西洋西岸出現的風暴,蔓延到太平洋,及至大西洋東岸的歐洲!與此同時,「股神」的巴郡在第二季大幅減持蘋果的消息公布,把這颱風變成了沽家的「完美風暴」!
美股和日股於暴跌翌日出現反彈,美股於周三初段高開,市場一度以為風暴應該過去。但隨後大幅回調,標指、納指、道指和羅素2000指數全線下跌,「恐慌指數」VIX也回升到接近28水平。究竟這次風暴是否完結?或是我們還是處於風眼當中?
新數據實不太差
首先,讓我們分析一下跌市的元兇:經濟衰退的機率。我不是經濟學家,在這方面不能班門弄斧。但如果看看上星期公布的經濟數據,就會發現市場非常過敏。美國7月份的失業率為4.3%,比6月的4.1%高,也比預期的4.1%高,亦是自2021年10月以來最高。但其實6月份的失業率,也比5月份和預期的4%高,亦是自2021年11月以來最高。但為什麼上個月公布數據時美股還能創新高?
而7月非農業職位只增加11.4萬個,少於預期的17.5萬個增長,也比6月的17.9萬個低。但4月的職位增加只有10.8萬個,也比3月的31萬個大幅回落,為什麼那時市場不擔心經濟衰退呢?
至於7月份美國製造業PMI跌至46.8,比6月份和預期都低。但去年12月公布11月份的46.6,也是從2023年9月的高位49大幅回落。為什麼那時市場又不擔心美國經濟硬着陸?而標指和納指能開展了長達6個月的升浪?
從以上很簡單的分析,擔心美國經濟衰退是否跌市的真正原因無法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美股自去年10月底,至今年7月16日的升浪,標指升了38%,而納指更厲害,升了49%!看看標指的10年圖表,7月16日的歷史高位,距離20個月平均線高了23%。股價偏離平均線太遠,出現「mean reversion」(所謂物極必反)是不變的定律。2021年12月標指的歷史新高,比20個月平均線也是偏離了23%,股市出現大調整,直至回落到50個月平均線才反彈。而再之前兩次較大的調整,分別在2020年2月和2018年10月,標指都要回調到50個月平均線才能反彈。
需經歷4個階段
當然,2022年初那次調整是因為美國開始加息,而2020年那次是因為疫情,都是實實在在影響經濟的事件。這一次暫時看應該性質不同。本周四公布的就業數據,和下周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零售銷售數據,會是再觸動市場情緒的事情。
研究機構Ned Davis Research剛發表了一份報告,根據過往VIX急升後股市的反應,一般都要經歷4個階段,就是「超賣、反彈、再試低位和市寬推上(breadth thrusts)。如果歷史重複,現在已經歷了第一和第二階段,要這風暴過去,就要看何時再試低位,和能守得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