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家族聚會,遇到了一位表弟,隔着襯衣也看到肌肉線條。得知他是一位健身教練後,我們問他的訓練方法。他說非常簡單,既然他一整天都在健身中心工作,只要在課堂之間稍作訓練,再配合均衡飲食,就自然練出模特兒身材。聽似簡單,但再多問兩句,卻發現他的「稍作訓練」項目不少,加起來每天也要兩個小時以上。
天道酬勤,當然大家都懂。換成了投資,卻似乎都忘記了背後功夫。畢非德每天閱讀六小時以上,芒格也看很多名人傳記。筆者在本地接觸到的資深投資者,時間表亦往往排得遠較企業的現職中高層鬆動。有城中富豪壯年時期是每天早上打高爾夫球,每局就是三個小時。亦有前輩每晚緩跑十公里,也是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
筆者十餘年前開設自己的業務,起初深怕自己和專業習慣愈走愈遠,因此以各種慣例和時間表充當無形上司,保持自己的作業模式合乎行規。但是時間久了,反而卻錯失了不少應該看到的機會。後來疫情打亂了節奏,才看到前輩們深居簡出,每天以小時計的思考,原來看到更多。
每單交易有變化需時思考
例如資源轉換策略,說穿了就是別人執行各種財技的時候,投資者搭順風車賺錢。財技種類不多,筆者也曾為行業協會授課,三個小時就大致解釋完畢。但正如孫子說:「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現實世界每單交易都有變化,因此要了解清楚,再思考各種後續變化,以及決定應變方法,都很花時間。時間表編得太密,稍為偏章的機會就自然會因為「唔做唔錯」,首先放棄了。
「唔做唔錯」還最少不會輸錢。最怕反而是因為手上時間不多,既然已經花了時間鑽研該交易,就心底裏希望該交易可行,影響了判斷能力。有一類對沖基金專門處理事件驅動投資,專門投資這類交易。曾與一位前輩討論,他就說他們每周開例會,分析員都有權提出投資案,但不少剛入行的分析員每周提案,卻往往不可行。前輩不主動反對的話,這些每周方案就幾乎都會輸錢。
「輸錢輸窮人」也指時間
年輕分析員要到了理解這類分析,看十宗也未必有一宗會成事之後,投資結果就會慢慢好轉。十分之一的成事率就意味着分析員需要十倍時間才能找到合適標的,因此時間充裕,才能找到好機會。有謂「輸錢輸窮人」,表面指的是資金:只有少量資金,就不能承受波動。但其實也指時間,各種雜務佔了太多時間,機會來了也捉不住。
資源轉換策略之外,其他策略所需時間也不會少。投資科技股需要摸清楚科技發展,知道自己技術和競爭者如何比較。就算只想低價買入藍籌股,也需要了解幾十間大公司的運作狀況,股價大跌之際,知道誰的競爭優勢未受影響,一兩年後股巿回順,股價可以東山再起。這些策略的分析成事率,也不會高於上述的資源轉換策略,因此也是水磨功夫,極費時間。
沒時間分析ETF回報也不俗
正如大部分人都不會有時間每天在健身中心鍛練數小時,大部分人亦不會每天有數小時研究股票。不過,大部分人都不會強求練出六塊腹肌,到健身中心也只為了身型不走樣。討論高息股、指數ETF、房託等投資策略,朋友有時會覺得是「投降輸一半」,放棄了高增長機會。但沒有時間分析的話,指數ETF每年8%至10%回報,其實也很不錯了。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不倒燈塔》現已發售,歡迎訂購。)
本地包郵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