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相當艱巨的2022年之後,2023年上半年對新興市場債券投資者較為寬容。調整的過程相當痛苦,但該資產類別的息差,確實自2023年起大幅提高,而即使市場存在波動,投資者亦能夠兌現這種息差。
然而,縱觀新興市場主權債券及企業債務的形勢,我們認為,嚴格挑選在未來將繼續是獲取正面息差不附帶其他問題的關鍵。在這方面,我們確實認為,信貸投資者在未來6至12個月或迎來利好環境,但過程未必一帆風順。
美債息料從現水平下降
事實上,2022年是通脹的一年,亦是固定收益投資者經歷痛苦調整的一年。由於央行必須瘋狂追趕實質上不屬過渡性質的通脹,政府債券投資者不得不經歷現實的劇變。
雖然我們以新興市場為重心,但作為美元計價債券投資者,我們時刻關注美國宏觀經濟的潛在走向。展望未來,我們對美國通脹形勢的態度審慎樂觀,但其可能以美國經濟增長放緩為代價來實現。
我們相信,聯儲局在7月再加息一次之後,大概會改為採取完全依賴數據的立場。隨着貨幣政策的自然滯後效應發揮作用,我們認為終端利率大幅上升的機會很微。
因此,我們認為從現時起,美國國庫債券收益率應呈下降趨勢,或至少較過去12或18個月更加穩定。
中國需求前景嚴峻待支援
平情而論,投資者一直對中國備受期待的新冠疫後重啟形勢抱有更大期望。事實上,我們發現復甦主要由服務業驅動,製造業則表現落後。最新的採購經理指數顯示,製造業甚至已處於收縮區間。消費物價指數正處於通縮邊緣,而生產物價指數已明確地處於通縮區間。對於尋求全球通脹放緩的人而言,這或許是好消息,但其顯然預示中國的需求將面對嚴峻前景。
當然,有見及此,當局推出更多支持性貨幣措施,並繼續對房地產行業推出針對性援助措施。對於科技行業大型私營公司的立場亦稍為軟化。簡而言之,我們發現某種由理想主義過渡至實用主義的轉變。
我們認為,當局未來將為房地產行業及更廣泛經濟,提供更多刺激及扶持措施。因此,我們對中國經濟增長抱有中等信心。我們認為增長目標可以實現,但預計不會大幅超出預期。
房地產方面,我們認為需求問題更偏向結構性,而非周期性。我們難以想像需推出什麼類型的公共援助,才能夠徹底解決失衡問題。
新興市利率料不會大幅降
新冠疫情周期最教人驚訝的結果之一就是,出現了一種異常情況,即已發展市場的通脹實際上超越了新興市場(整體而言)。
導致此情況的原因眾多,但央行展現的信譽,或許是幫助新興市場在此環境下避免出現惡性通脹的關鍵因素。新興市場的加息周期的展開遠早於已發展市場。與此同時,由於服務業在消費物價籃子的代表性較低,相對於已發展市場,已發展市場因服務業通脹上升而承受的影響顯然較小,並因商品通脹放緩而獲益更多。
結果,新興市場央行目前擁有實際正利率帶來的重大緩衝。這或許有助央行放寬貨幣政策,並促進經濟發展,但我們預計,利率不會從現水平大幅下調。我們認為,在此環境下,新興市場央行大致上將跟隨聯儲局的政策,因為提早放寬政策可能會導致外滙過度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