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廣義貨幣供應量強勁增長、疫情期間的財政刺激,以及勞工供應面臨結構性短缺,我們預期聯儲局為應對當中衍生的核心通脹壓力,將會在「較長時間內」維持利率於較高水平。雖然市場認為聯儲局的加息周期已近尾聲,但是在經濟增長及核心通脹強勁下,當局會在何時停止加息,並放寬貨幣政策尚未有一致共識。
反觀不少亞洲經濟體,隨後或會經歷增長乏力、通脹加快放緩,以及實際利率上升,將促使亞洲各央行在貨幣政策上與聯儲局脫鈎,包括停止加息,並在不久之後開始減息。環球增長乏力正損害亞洲的外部需求,而疫後消費復甦力度放緩,亦削弱內需。降低名義政策利率有助穩定國內貸款增長,同時削弱本幣滙價有利本土及出口。
亞洲央行或提前減息
另外,亞洲在疫情期間並無透過財政及貨幣措施過度刺激經濟,區內核心通脹因而受控,而通脹最近升溫的主因正是由供給側驅動。此外,亞洲不少勞動市場大致趨於平衡,並不如美國般存在結構性限制。食品及能源在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籃子中的比重較高,而相關價格已趨向穩定,亦有助遏制整體通脹。
隨着通脹放緩,實際政策利率或將上升,促使亞洲各央行提前下調名義利率,以防實際利率上升至限制性區域。以菲律賓及印尼的為例,若不下調名義政策利率,其實際政策利率可能會在未來12個月內升越3厘,對經濟放緩的地區來說將過於緊縮。
亞洲的寬鬆貨幣環境,將有助支持經濟增長,特別是內需增長。中國、日本、印度及印尼等國土較大的經濟體,其出口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較低,因此或最能受惠。香港、新加坡、南韓、台灣、馬來西亞及越南等出口導向型地區亦可望受惠,但全球對科技及非科技產品的需求疲弱,預計將對其增長構成壓力。
靜待中國推更多利好政策
與此同時,中國第二季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按年增6.3%,低於市場預期的7.1%,主因是受疫情後消費復甦動力減弱、住屋銷售再次放緩,以及出口增長乏力所拖累。6月宏觀數據方面,工業生產及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超預期,但零售銷售增速卻令人失望。數據反映出工業活動及基建投資略有改善,或是支持性政策發揮作用,但隨着疫情復甦逐漸減退,消費需求亦見減弱。
政策方面,中央已在上周召開政治局會議,我們認為這是當局推出更多穩增長措施的關鍵時機,而政策基調亦被市場解讀為是「吹暖風」,例如會議上未有提及「房住不炒」等字眼,並首次明確提出要適應中國房地產市場供求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另外,當局或進一步下調利率及存款準備金率。
看好日本印度及印尼前景
至於投資部署方面,在股票市場,我們仍然看好日本、印度及印尼等對出口依賴較低的地區,預期這些地區的央行將在短期內按兵不動,或開始放寬貨幣政策。而中國及泰國則存在策略性機遇,但這將取決於中國推動增長的刺激措施能否超出市場預期。其次是泰國新政府能否順利組成,並承認下議院選舉結果。
由於預期通脹放緩,及亞洲各央行與聯儲局的加息周期脫鈎,我們對亞洲利率持正面態度。然而,直至聯儲局果斷從加息轉向寬鬆周期之前,亞洲貨幣兌美元滙價可能仍會受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