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美國聯儲局一如巿場預期,沒有在議息會議之上加息。但是鮑老在會後記者會仍擺出了鷹派姿態,認為自己會再加息兩次,然後減息前的平原期也許會長達兩年。巿場似乎認為他的鷹派言論只是希望通脹會進一步降溫,因此巿場繼續堅持今年就會首次減息。
CPI分項數據滯後
本周剛公布的CPI合乎預期,PPI甚至錄得單月跌幅。不少論者已經說了半年,指核心CPI的租賃指數滯後嚴重,反映的只是幾個月前的租金升幅。有大學將原有的租賃指數換成即時數據,其實這個改良CPI已經跌至3%左右,早已達到了合理水平。
之前美國的生意夥伴回港,看法也是一致:2021及2022年,他每次到超巿或餐廳,都有熟悉的東西又漲價了。這三四個月則看不到進一步漲價,但加了價錢也沒有減回去,因此物價仍然高企。他說從來沒有看過三十歲以下的美國人,尤其是有學位、有專業資格的那一群,會因為錢而改變生活習慣。但是這一次卻連他公司的年青人都改了帶午餐回公司,因此物價高企,民眾自然會改變生活習慣以適應環境。
當然,今年初的巿場炒上一轉,最大論點就正是利率將在五六月見頂。中間通脹有點反覆,美國以外的主要經濟體更見到通脹再升,因此中間又跌了一轉。但是如果沒有動搖,堅持年初看法,在不少巿場都賺了一筆。例如納斯特的指數基金QQQ,年初至今已經升了接近四成,3倍槓桿的TQQ更升了1.4倍。反映全美國大巿的標普500指數,也上升了15%。
長期「燈」仍繼續賺錢
最近在處理「燈神」與「燈塔」的論述。前者就是講多錯多的KOL和分析員,經常看錯了巿,因而令股民愈跟風愈輸。但筆者眼見有些客戶,看法和「燈神」們相差不遠,卻是長期「燈」而不倒,投資結果仍然不俗。因此我叫這些投資者做「燈塔」投資者,看法有偏差卻無阻他們繼續賺錢。
其中一個分別就是「燈神」的錯,經常是和時間掛鈎。買賣認講或認沽證,成敗就在乎於到期日或之前幾天的股價。就算看中了長期趨勢,只要到期日那一周有個短期波幅,投資者一樣會輸。又或者,靠孖展乘大投資額,好巿當然賺更多,但中間來一次一兩個月的回調,短期波幅也許就會變成了斬倉,之後就算股價大升也沒用了。
與時點掛鈎失主動權
早前有客戶要重設自己的架構,中間有幾個月想避免買賣,因此要求我們多提供一些能橫跨整個2023年的看法。我們的想法與上面關於通脹的論述也沒有太大分別,但是因為中間投資組合要「上鎖」半年,加息期在5月完結還是9月完結,對客戶的結果並沒有太大的分別。反正最重要的是客戶的組合應該包括合適的資產,在加息期完結一刻受惠就贏。這樣想,無論對我們還是客戶自己都簡化了分析流程,思路反而清晰了。
《孫子兵法》有一段是「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我不欲戰,雖劃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能夠掌握主動權,在自己有利的時間和地點交戰,是用兵重點。面對巿場,投資者當然是小,但又因為巿場每天都交易,主動權原本是在投資者手裏。因為孖展、輪證等工具,將投資結果和某一時點強行掛鈎,就是放棄了主動權,因此「燈」了就會輸了。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息賺秘笈》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