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相信,通脹及經濟前景固然重要,但中美之間政策前景分歧其實亦正可能帶來潛在的投資機會。雖然美國聯儲局或會很快暫停加息,但多名委員已表明未需減息,加上美國貸款條件收緊、地區銀行持續受壓,以及技術性違約等,都可能是利淡因素。與此同時,中國通脹保持低企,意味當局可能會繼續刺激國內消費,重振私人投資。在此背景下,美國的風險資產或未完全計入下行風險,相反亞洲及中國資產估值則可能被低估。
美債限談判後續風險
近日美國總統拜登和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再就債務上限問題會面,筆者的基本情景是,雙方最終能達成共識,但除了提高債務上限,結果亦很可能是在第三季的年度預算談判中,就削減開支展開爭論。儘管這樣有助降低美國近期的違約風險,但同時亦提升了今年稍後美國政府大幅削減預算的可能性。當然,共和黨國會議員組成的小型黨團亦有可能會否決任何協議。最極端的情況是,拜登曾暗示可以利用第14修正案提高債務上限的「核選項」,為及後提出訴訟留下伏線。
內地料推針對性措施
中國近日結束了五一黃金周假期後,最新數據引證了我們預計,內地消費正在強勁復甦的觀點。例如,單日火車票銷售額、營運列車數量,以及旅遊景點門票銷售額等,都創出歷史新高。對比疫情前的五一假期,今年假期期間出行的人數亦大幅增加近兩成,即使每位旅客的消費量仍較2019年為低。不過,好消息是,中國領導層亦了解到維持國內私人需求復甦可能會面對的挑戰,而政治局早前在4月28日會議後,亦發表聲明重申支持經濟增長。筆者預計,中國會繼續採取更多具針對性的經濟措施,以提振市場情緒和青年就業,同時重振私人範疇的商業信心。
資產配置宜繼續分散
因此,筆者預計,隨着中美政策趨向兩極化發展,對投資者而言將有重要意義和影響。其中之一是,整體資產配置除了要繼續分散風險外,在聯儲局有明確跡象表明再次放鬆貨幣政策前,部署上亦宜傾向防守性,這亦是為何筆者今年一直強調,善用SAFE的穩健投資策略。另外,由於美國衰退風險進一步升溫,參照以往經驗,未來數月部分估值偏低的股票以及短期國債,可能會是應對美國債務上限風險的最佳策略之一,當中亦包括增持中長期債券、黃金、日圓和瑞士法郎等避險貨幣。
至於亞洲方面,亞洲美元債及亞洲不計日本股票亦具有吸引力,尤其是有關中國增長股的領域,例如技術、通訊服務和非必需消費品等板塊。近日中國資產市場氣氛雖一定程度受限,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由於地緣政局緊張所致,但隨着中國政府的經濟支持力度加大,以及基本面改善,筆者仍對中國股票等風險資產的下半年表現審慎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