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幸在接近三十歲便開始為幾家行業協會授課,本欄最早的版本也始於33、34歲。有些概念以前都有講過寫過,但其實只是鸚鵡學舌,到最後只是訴諸於「昔之善戰者」,有前輩名人這樣做,一定有其道理。近年有機會落實這些概念,便發現實戰往往有另一層意思。例如啞鈴投資法,是指投資者同時投資穩健的核心投資和有望大升的機會型投資。核心投資本來就隨大巿表現慢慢上升,而且可以產生現金流,一方面支持日常支出,一方面支持機會型投資的資金需要。機會型投資追求選對標的,做到了十年十倍的回報,則可以進一步壯大核心投資。
營運了這種組合幾年之後,發現除了上述的策略原因之外,啞鈴投資法亦簡化了操作過程,自然節省了時間人手。所以有數以十億元計的投資機構,也只需要十多名員工便能操作。簡化了過程,亦減少了需要的人為決定。當意識到相比數字或知識,投資其實更講求心理狀況之外,程序簡化就直接減少了出錯的機會。
核心持盤考慮兩問題
營運核心持盤程序簡單,因為影響長期結果的只有兩個問題。首先是持股有沒有破產風險。第二就是派息或盈利按年是否增長。核心持盤離不開債劵、藍籌股或指數ETF,這些的基本面都不會每天改變的。因此,出現短期波幅當然應該審視一下持股有否變化,但是卻不需頻繁交易。就算是去年大跌巿,真正的核心持股大跌幅度不會高。
以我接觸到的真實組合來說,因為普遍沒有在低位放貨,一年半以來的股息以及低位堅持做的月供或季供,大部分組合就算未回到2021年底的高位,跌幅也在5%或10%以內。因此核心持盤想得太多,反而容易庸人自擾。
想得太多易庸人自擾
所以營運啞鈴投資法,時間都花在機會型投資上。風險持盤往往只佔組合的兩三成,到最後又會演變成數目很小的三幾隻股票。風險持盤當然不會百戰百勝,看中的股票逐漸上升,看錯的股票要麼下跌,要麼牛皮,在持盤的比例便會逐漸萎縮。如果投資者每年一次審視,以近藤麻理恵的口吻問自己,每一隻股票「為什麼要繼續持有」,這些萎縮倉位就理應被清倉。
因此,啞鈴投資組合成熟之後,風險持盤不會有太多隻股票。因此團隊再小,也可以集中分析這幾隻股票,做到了解得比一般投行分析師更多。我見過實際例子,有「怪人」投資者真的專注到花半年至一年時間研究單一隻股票,甚至像方法演技的演員一樣,完全抽不了身,連社交吃飯也只能討論他當時的標的。變成偏執狂當然並非必需,但是這份專注卻值得留意。
對少數股票做情景分析
比較正常和專業的朋友,則會花很多時間做具體的情景分析。幾十個倉位各自升升跌跌,情景分析就只能以最終結果論,但是3隻風險持股就只有3者皆升、3者皆跌、只要A升等,一共8個情景,就可以做詳細的情景分析。這一方面是壓力測試,假如風險持股股價大跌,到什麼位置會出現追孖展或斬倉風險,這是風險管理的根本。
另一方面也是預先設想離場機制。例如某一隻風險持股真的爆升,在什麼價位應該如何反應。選中了股票,太早出售便會放棄了後來的升幅,太遲出售又有機會失去了高位放貨的機會。事前做好了情景分析,出現狀況時便會有準備,進一步減少情緒影響決定的機會。
幾個月前,我在本欄寫過「燈而不倒」。第一要訣就是以巿場和時間以錢滾錢。投資者干預太多,不停在設計雪球,反而浪費了滾雪球的時間,結果往往跑輸了大巿。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息賺秘笈》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