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美滙指數收於108.487,創兩年高位,全年升值近8%,為2015年以來最佳年度表現。
回顧2015年至2023年,除了2016年之外,美滙指數在每年的12月錄得不同程度的跌幅。然而,2024年底美元偏弱的季節性因素並不明顯,反而市場如2016年特朗普當選之後一樣,繼續推升美元。
不過,有別於2016年底(當時市場對特朗普當選感到意外,並在其當選之後,不斷消化其財政刺激政策可能帶來的積極影響),2024年底美元走強更主要的原因,是央行貨幣政策分歧,因去年美國大選特朗普獲勝屬預料之中。
至於貨幣政策分歧擴大,主要是因為去年12月聯儲局成為了衆多主要央行當中,唯一不及預期鴿派的央行,因為原本相對中性的澳洲央行和英倫銀行,突然出現鴿派的傾向。而萬衆期待釋放鷹派訊號的日本央行,則意外地按兵不動,並傳達耐心等待加息時機的訊號。
上周,美國12月JOLTS職位空缺多於預期,以及上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少於預期,再加上12月ISM服務業指數和價格支付指數超乎預期,強化了市場對聯儲局放慢降息步伐的預期。上周公布的FOMC會議紀錄也暗示暫停減息,指出「幾乎所有」決策者認為特朗普政策可能推升通脹。會議紀錄顯示在通脹風險上升的背景下,聯儲局官員採取新的寬鬆立場,計劃未來幾個月放慢降息步伐。
貨幣政策分歧擴大,令市場看好美元的情緒相當高漲。彭博數據顯示投資者對美元升值的押注,已增加至4月份以來最大規模。多數銀行也預測美元今年將走強(至少在上半年)。換言之,美滙指數自去年9月低位上升9.4%左右至兩年高位,可能已經反映了主要的利好因素。
由於美元長倉較為擁擠,上周一個關於特朗普團隊可能採取較為溫和關稅政策的誤報,令美滙指數一度急跌超過2%。
然而,在特朗普執意推行激進的關稅計劃(基於上周的一系列言論)的情況下,市場對地緣政治風險的擔憂(避險情緒),以及對特朗普政策可能強化美國例外論(令其他主要經濟體受衝擊)的預期,支持美滙指數快速反彈至109上方。
由此可見,聯儲局相對不那麽鴿派的立場、美國相對強勁的經濟,以及特朗普政策的潛在影響(除非政策不及預期激進),這些因素叠加仍可能利好美元,尤其是於今年第一季。短期内,關注美滙指數會否突破110的關口。不過,比起其他主要貨幣,歐羅、人民幣和加元兌美元保持疲弱的可能性更大,因歐洲央行、加拿大央行、中國人民銀行相當鴿派,且三個地區的經濟受關稅威脅的衝擊相對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