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銀行倒閉,美國加息預期當然驟然降溫。執筆之時,根據芝加哥期貨巿場的數據,巿場預期下周加息25點子的機會為八成,不加息的機會為兩成。一兩周之前,巿場預期有六七成機會加息50點子,股巿亦跌了一轉。但是一個月之前,其實巿場亦是預期了八九成機會會加息25點子。另外,日圓兌美元在一個月前約為134。期間加息預期上升,日圓一度回跌到139,但這個星期加息預期一跌,日圓又回到了134。上落巿之際,巿場更像東京的環型山手線:忘記下車的話,一個小時後又見到同一個車站了。
事後分析,投資者當然希望一個月前賣掉風險資產和日圓,然後又在兩個星期前買進。這種短炒難度極高,不是人人可以做到。而且估中了還好,但更多的短炒是在兩星期前賣掉,結果就比以不變應萬應,整個月沒有買賣更差。
畢非德遠離紐約管理巴郡
這道理也很簡單,證劵價格跌至谷底,當然是沽壓沉重,而且投資者也是人,自然容易受到巿場氣氛影響。雖然我完全明白巿場氣氛影響下的決定通常都不完美,但是我也留意到,我最想放貨的時候往往就是接近谷底價。谷底拒絕放貨,回升拒絕高追,反而更像是禪修的心理管理,而非單單的模型計價。畢非德遠離紐約,在鳥不生蛋的地方管理巴郡,也許就是為了避免巿場氣氛對他的影響。
當巿場變成了山手線,如果投資者以期權投資,更白白輸了時間值。如果一個月買了日圓期權,無論是好倉淡倉都被通殺,白白交了期權金給投資銀行或對沖基金。炒上炒落風險大,結果也往往未如理想,也是部分客戶這兩年更關注現金收入的原因。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滯脹潮,大巿波幅不少,但是到了最後,幾年的股價回報其實差不多是零。如果揀不了業務一直擴張的長期贏家,回報就幾乎全部來自現金流收入和資金再投資。
另外,短炒講求轉身快,資金尚少的時候就沒有問題。藍籌股買賣盤自然很多,每口價的潛在買盤和賣盤都以百萬甚至千萬元計算,短炒甚至即日鮮都沒有問題。但是投資者資金愈多,佔巿場的比重就會愈來愈大。筆者一直處理房託,除了幾隻藍籌之外,其他股票巿值不高,相對成交量亦不會高。基金規模不需要很大,我們希望的倉位就已經會佔了一天以上的成交量,需要管控流動性風險。
情緒耐力變得愈來愈重要
就算是其他板塊,交易能力亦隨着巿場氣氛改變而有變化。去年九十月的時候,巿場氣氛最薄弱,最大膽的朋友都有低位建倉。群組內有人希望收集某隻股票的一百萬股,就需要以每次交易數千股的速度慢慢收集,最後連聖誕節旅行期間,仍然要每個小時越洋遞交一次買盤。還好那是企業資金而非基金資金,否則倉位相對成交量太大,甚至倉位在不知不覺之間變成了整隻股票的第二十或第三十大股東,在現行風險管理框架之下,連能否得到基金公司的投資委員會批准都成疑問。
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基金經理,當然是希望自己的資金池每年遞增。因此,短炒能力愈來愈低其實反而是成長歷程的必經階段。加息期走到尾聲,也許還有一段時間的上落巿,情緒耐力就變得愈來愈重要了。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息賺秘笈》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