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月前,本欄寫到被稱為「燈神」的評論家,可能更像「燈塔」,其評論經常看錯了也沒有影響到他們的投資組合。本來只是一句戲言,但是後來卻發現我們為客戶做的事情,往往就是在搭建燈塔。搭建燈塔就離不開以現金流思考。問一位在職人士現時工資多少,當然會有確實答案。但問散戶此刻投資組合能生多少股息,卻並非每個人都知道。
如果問成功的散戶或者家族辦公室,卻發現他們完全掌握自己的現金流收入,知道生意或工資、投資組合,乃至其他雜項途徑會有多少收入。做得最仔細的投資者,甚至會推測今年及明年的收入變化。他們亦非常關注做生意或工資等主動收入,所佔總現金流的比重,希望在不減少主動收入的前提下,降低其在總現金流的比重。
富豪以現金流本位思考
反而股票現值只是現金流乘以巿場氣氛的結果,並不是首先考慮的數據。有時傳媒訪問見到富豪回答不了自己有多少身家,當然可以是當事人裝傻,但筆者和他們交往後,發現他們更多是以現金流本位思考。
這當然和退休基金等傳統機構投資者想法迥異。傳統機構投資者以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為基礎,是以總回報為本位,認為現金和股價回報互通。筆者在大學授課,每年都要討論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當初就是針對傳統信託模式不顧長期回報,過分保守的做法。但是只論總回報亦有問題。例如,現金和股價回報對等,假設投資者能在任何時候以公允價值賣股,因此可以在有需要時自製股息。舉另一個較貼身的例子,假設有退休基金每季要籌集1億元派發退休金,去年10月恒指14000點和今年2月恒指20000點之下,需要出售的股數就完全不一樣了。
股息再投資增股息收入
因此,只論總回報亦非最完善方案。所以在只論現金和只論總回報的兩個極端之間,還是有不同的側重點。傳統上,現金流最重要是能支付投資者的支出需要。例如每月需要派息1億元的退休金,當然最好每年有12億元的現金收入。但是除此之外,強勁的現金流還可以協助投資計劃。
現金流是下一輪投資的子彈。基金經理要換馬是因為投資金額來自資金募集,和投資需要往往不是同步。但是投資者每年有現金收入,則可以投資新項目,或者再投資原有持股,繼續累積持股數量,增加來年派息額。有長輩以這兩個月的派息再增持原來的組合,新增派息已經等於他每年派利是的金額。高息期累積高息股,現金流增長得更快。
現金流可洗去投資失誤
又有前輩經常說現金流是擦字膠,可以洗去投資失誤。長期看好的股票,現金流可以變成月供計劃,減低單次的成本效應。借孖展短炒但看錯了巿變成長揸,有現金流就可以逐步還債。有朋友因此將孖展上限定在兩年現金流。八九十年代不少人靠LBO致富,說穿了就像我們借按揭再收租一樣,先借了大額資金,再靠投資的現金流逐步還債,還清了之後就全額擁有資產。這個策略有多穩健,在乎的就是有多強的現金流了。
做燈神當然有很多等級,但是除了買錯破產企業之外,其他例如看錯了幾日或幾周的短期走勢,都可以靠現金流補救。之前本欄寫過「本多終勝」,要變成真正的本多終勝,首先就要有生產本錢的能力,實際上就是現金流了。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息賺秘笈》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