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至今,美元指數已累積近15%升幅,並處於20年高位。在亞洲,所有貨幣兌美元均見貶值,尤以日圓的弱勢最為嚴重,兌美元在年初至今已貶值兩成,而人民幣兌美元亦下跌了8%。
美元強勢可謂雙面刃,一方面有助美國降低進口商品價格,紓緩部分通脹壓力,但是外幣貶值卻又損害美國企業的海外收益。對於世界其他地區,貨幣疲弱有助提升出口競爭力,但卻令食物及能源等進口商品變得昂貴,同時加劇通脹壓力。此外,強美元傳統上會引發新興地區資本外流,並造成金融不穩,迫使當地央行大幅加息。
美元或將延遲見頂
普遍來說,投資者比較歡迎美元走勢穩定,甚至是弱美元,但是美元要到何時才會見頂?我們大可從美元走強的原因尋找線索。
在3月及4月,美元上升6.4%。原因大概是美國國庫券與其他成熟市場政府債券之間的息差擴大有關。與世界其他主要央行相比,美國聯儲局的加息步伐更為進取。
第二次走強在6月至8月,美元錄得6.7%升幅,今次與息差的關係較小,外界對英倫銀行及歐洲央行的加息預期與聯儲局同步上升。反觀,美元走強是由於全球增長出現隱憂,促使資金回流到美元資產避險。
筆者認為投資者在短期內將繼續飽受經濟衰退風險的困擾,美元見頂之日或將推遲,資產波動在所難免。然而,隨着投資者對未來幾季經濟的信心持續低迷,以至不太壞的消息可能亦足以令外滙走勢好轉。
雙印貨幣相對強韌
在亞洲貨幣當中,日圓疲弱是由於日本央行堅決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即使該行已在9月底出手干預市場遏止日圓跌勢,但此舉可能只能讓跌勢減慢,卻不足以逆轉跌勢。
人民幣兌美元早前亦失守7算,反映美元普遍偏強,因為人民幣滙價兌一籃子貨幣基本上維持穩定。我們還留意到中國當局已採取措施,例如降低外滙存款準備金率,並提高遠期售滙的外滙風險準備金率,以穩定人民幣滙價。
至於亞洲其他地區,新台幣及韓圜兌美元均錄得雙位數跌幅,反映其股市疲弱,以及出口需求將要面臨挑戰。相比之下,印尼盾及印度盧比的強韌程度是出乎意料。印尼受惠商品價格向上,令經常賬盈餘上升,並透過本土食品及能源供應維持價格穩定。
印度的經常賬盈餘亦見改善,央行積極加息以應對通脹為其貨幣帶來支持。值得留意的是,大部分亞洲貨幣與美元的實際息差仍保持正數,或會繼續為這些貨幣提供一定支持。
貨幣危機風險偏低
我們認為經濟前景不明朗,市場仍會充斥着避險情緒,短期內或會令美元的強勢持續,主要亞洲貨幣均有溫和貶值空間。不過,由於亞洲主要經濟體的經常賬盈餘及外滙儲備充足,出現貨幣危機的風險偏低。
對長期投資者來說,資產及貨幣估值愈來愈具吸引力。無可否認,未來幾季的環球增長前景將會為亞洲出口商帶來一定挑戰。然而,隨着亞洲地區經濟逐漸重啟,內需復甦或能抵消影響盈利前景的負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