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全球通脹加劇,持續高於多國央行目標,影響範圍已經擴展到民生層面。一直以來,推動海外退休移民的一大因素是追求「低成本,高質素」的生活,現時在通脹嚴重的大環境下,移民人士除了要關注稅務、法律等問題,如何做好自身資產配置,對抗通脹,在海外仍然做到「退」而不「憂」亦同樣重要。常見的理財方法包括以「逢低吸納」方式進行外滙管理、「以房養老」做到租價兼收,以及利用近年新興的「多元貨幣」保單,同時賺取紅利及滙率升幅,這3種方式的優劣分析如下。
滙率波動靈活逢低吸納
筆者經常強調,在移居初期,將所有財富轉換成當地貨幣並非最佳做法。以英國為例,過去10年英鎊兌港元的滙率波動高達50%,換句話說,如果移居時,英鎊處於高位,兌換10萬英鎊約需130萬港元,但如果當時「移居不移產」,在之後低位時才兌換,同樣金額只需約90萬港元,省下來的錢自然可以抵消通脹。
當然,估頂及估底並不容易,每個移民人士財政情況也不一樣,未必能保留大量資金,但原則上,在財務許可的情況下,移居時也應配置一定程度的外滙資產,並把握「逢低吸納」的時機,有利於對抗通脹,同時保持資金的流動性。不過,單純持有外滙所收到的利息普遍都追不上通脹,如果想提升回報,便需要頻繁進行外滙交易,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波動性風險。
政策收緊不利以房養老
華人喜歡買「磚頭」,香港有不少60、70後都是通過投資物業致富。人在外地,選用相同的理財方法,「以房養老」的想法絕對是人之常情。過去幾年,投資海外房地產不論租金回報率,還是物業升幅,都是非常可觀。不過,隨着房地產市場升溫,很多國家都在針對住房買賣的限制。例如加拿大將禁止外國人未來兩年在當地置業;在澳洲,海外人士購買當地物業前除了要先取得FIRB批准,而且只能選擇一手物業,這些政策變相令二手物業只能轉售予當地人,升幅自然有所限制。
在出租方面,不少政策亦對租戶傾斜,例如英國於6月出台的法案,被譽為三十年來最大的租務市場改革,都會一定程度影響未來租金升幅,令「以房養老」策略變得困難。
多元貨幣保單需應用得宜
最後要談一下的是近年新興的「多元貨幣」保單,好處是可以利用保單貨幣轉換的功能,做到上述外滙管理的「進可攻」,提升潛在回報;而對比「逢低吸納」並傾向持有的移民人士,可以獲取比利息較高的紅利回報,做到「退可守」。與些同時,在部分國家如英國及澳洲,可以令保單內的收益,在合規下做到慳稅或延稅,對有一定程度被動收入的退休人士效用更為顯注。
至於缺點方面,視乎具體計劃、供款年期等因素,普遍這些保單都要一定時間滾存,才能達至最大效益,對於希望退休移民後便立刻從中提取收益的人士,或需額外準備現金流或儲備,作為起初數年的生活費。
https://www.facebook.com/ginleei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