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物業的傳統智慧之中,有一項是在同區同種類的資產之中,盡量買高級別的資產。例如寫字樓分甲、乙、丙幾個等級,就應該先考慮買甲級商廈。好景時候,甲級商廈的租金上升得較快,加上備受追捧,租金回報率可能較低,換成呎價就更高了。到了跌巿,甲級商廈的租戶是大公司,規模較大,信用度較高,衰退中破產的機會遠比小租戶低。
大公司大規模削開支較遲
另外,大公司的預算都是以年計算,跌巿伊始之時,大公司也許會放慢擴張步伐,卻甚少會即時大規模縮減開支。因此,如果跌巿只是幾個月的調整,大租戶尚未通過來年的預算情況就穩定下來,那麼當然就不會改變長遠的租賃策略。就算衰退較長,大租戶真的需要縮減開支,業主也早應該心中有數,有幾個月時間準備。
甲級商廈樓面大,呎價又高,無論是租賃還是買賣,每一次交易的金額都較大。資本雄厚的投資者亦傾向每單交易處理更多的資金,因此他們也會專注甲廈這類可以大手進出的資產。銀行亦有同樣心理:向大投資者發一筆5億元的甲廈按揭,文書工作當然比做100份500萬元按揭少得多。所以無論是投資者還是銀行,躋身甲廈投資都會簡化工序,資金調配效率就更高。
甲乙級商廈呎價價差收窄
但我們最近翻看美聯的《商廈快訊》資料,卻發現自從2018年初起,不少區份的甲乙級商廈之間的呎價價差都在縮窄。例如,在2018年2月,上環的甲廈呎價是32094元,但是乙廈呎價是13144元,價差是18954元。到了2022年8月,該區甲廈呎價是23678元,而乙廈是10442元,價差只剩下13236元。中環的呎價差由19308元收窄至15092元,灣仔則由12485元收窄至6735元。尖沙咀甚至由4137元收窄至1675元,以現時呎價11000至13000元計算,甲廈幾乎再沒有溢價。
甲乙商廈的呎價價差收窄,也許反映了整體經濟的空間需求慢慢改變。在疫情前的十餘年,大量中資外資進駐香港,當然就會優先考慮甲級商廈。例如,曾有大業主對我們說,只要每間持牌的中資銀行在香港租用一千呎樓面,就超過了該位業主持有的總樓面。
甲廈形勢看大企業擴張取態
這類聯絡辦公室屬於長期發展業務,往往不能為企業帶來直接的生意,因此縮減開支就第一個被開刀。最近有朋友看過灣仔一個商廈盤,約二三千呎的樓面,只有一間老板房,兩張員工枱,然後就是一個全海景的董事會議室。由桃木傢俬到3吋厚地毯,裝修費應該很高。但是根據代理的資料,原用戶已經離開了約一年。現在將樓盤出售,短期內也沒有回來香港的打算了。
現時寫字樓的空置率雖然回穩了,但是相對於2018年還是高了不少,加上租金回落,所以投資者似乎仍在觀望,並反映在甲乙商廈收窄的價差上。中長期而言,甲廈形勢在乎於大企業在香港會否重新擴張,因為大企業始終不希望在乙廈分成幾層的辦公室。因此,現時價差收窄,也許是收納優質商廈盤的時機。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息賺秘笈》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