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5月16日

吳家俐 基金

供應鏈中斷涉ESG因素

不少投資者將供應鏈中斷的原因,歸咎於新冠疫情及高通脹。不過,供應鏈的問題其實存在已久,從英國脫歐、美國總統特朗普年代的貿易磨擦,以至是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軍事衝突,企業在生產和物流運輸方面,一直面對着不同的「壓力測試」。

事實上,供應鏈的運作如今與環境、社會及管理(ESG)因素已密不可分。即使公司將再多的工序外判,或是將生產過程本地化,在現代化的供應鏈中,還是要面對諸多的ESG問題。作為投資者,我們需要促使企業正視供應網絡中的ESG問題。

生產過程涉社會風險

一直以來,有不少企業將生產工序外判至亞洲地區,尤其是中國,以降低勞動成本。然而,降低成本已不再是考慮外判的唯一因素,有更多企業希望將生產流程靠近最終消費者。例如,歐美體育品牌非常依賴中國市場,在亞洲生產有助緊貼其客戶。

雖然如此,成本仍然是企業重視的環節。隨着亞洲經濟不斷發展,各地政府希望改善勞工待遇,中國與亞洲其他地區的生產成本正不斷上升,企業開始轉移到孟加拉等低成本地區生產。這些轉變為投資者帶來更大的社會風險,因為企業將供應鏈從一個已知風險的市場,轉往另一個透明度較低的市場。

那麼將產地留在原地就能解決ESG問題嗎?之前便有一家網上零售商,在本土的工廠便出現嚴重的社會及管理事件,大部分與勞工條件惡劣有關。有些公司嘗試將生產流程本地化,但仍然壓低成本,並且忽視員工的福利。

不少公司透過創新思維增強供應鏈抵禦逆境的能力,當中以技術領域為甚。以半導體行業為例,大部分研發都在歐美進行,而亞洲則負責製造零件。由於製造過程涉及複雜性、成本及人手分工等問題,要自給自足相對困難,令其供應鏈難免受地緣政治、環境及社會等因素影響。

分散供應注入創新思維

在當今供應鏈中斷的情況下,不少行業已由沿用的「即時生產」(Just in time)庫存管理模式,逐漸過渡至「預先生產」(Just in case)模式。可見良好的供應鏈管理,已不再是精簡庫存,而是要確保公司能避免下游生產過度暴露於風險當中。

不少企業透過數碼化降低流程的複雜性,例如供應鏈的不同部分可共享訊息,甚至利用3D打印減少來回運輸。不少大型企業已投放大量資源分散供應,以及加強管理供應鏈的能力。

外部挑戰促使加強管理

雖然公司透過多元化、本地化,以及注入創新思維增強抗逆能力,但是他們必須確保供應鏈能同時實踐ESG理念。在貿易磨擦、地緣緊張局勢,以及疫情持續的環境下,投資者需要緊貼全球供應鏈中的ESG議題。

如要有效研究供應鏈,更需借助主動管理,透過自下而上的基本研究,並與公司管理層、供應商及政府的多方接觸,以確保充分監控及維持良好管理。透過參與互動,能有助辨識具吸引力的公司,這些公司既有能力應對供應鏈中斷,同時維持較高的ESG標準,發揮更大的競爭優勢。

吳家俐

摩根資產管理香港行政總裁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