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上次談及各種宏觀不明朗因素影響投資情緒。最近中國內地對行業的政策監管風險看似有所減退,而且中國內地疫情似乎沒有再大幅惡化,中美雙方就中概股會計審查亦似乎漸漸達到共識,加上大部分中概股可以在香港第二上市。另一邊廂,歐洲地緣政治風險持續、中國內地經濟放緩,以及市場加深對通脹、聯儲局加息及縮表的憂慮,導致資產價格重估。美股調整成為市場上最後一把刀,看來今年美股「Sell in May, Go Away」是應驗了。雖然預料中國內地政府會繼續推出寬鬆措施,但環球大環境很難在短時期內逆轉,相信中國內地經濟亦要到下半年才會有好轉跡象。
中美政府各有難題
事實上,現時中美政府都有各自要處理的難題。美國方面是要找到通脹和經濟增長之間的平衡—即到底是容許高通脹,還是接受低一點的增長率,更要嚴防出現滯脹。中國內地方面則是要找到既可壓制疫情,又能保增長的平衡點。
現時,聯儲局的方向明顯是選擇優先壓抑通脹,重修去年錯失了及早壓抑通脹的時機。另一考慮則是為11月的中期選舉鋪路。現時拜登政府的支持度較低,為增加勝算,政府必須要證明其有能力控制處於多年高位的通脹,因此預料首幾次加息必須要迅速而有力。估計聯儲局會在6月及7月的會議分別加息50點子,即利率將達致1.75厘至2厘的水平。8月放假之後,在9至12月的會議上,相信聯儲局會因應經濟情況對加息幅度再作考慮。
按月通脹率更快反映實況
我們認為,要留意美國的按月通脹率有否減慢,因為按年通脹在短時間內仍會維持在高位,而按月的數字會較快反映貨幣政策的效果。3月份通脹的按月增長率是1.2%,較1月及2月已經偏高的0.6%及0.8%還要高出不少,確實值得憂慮。試想想,同一件貨品一個月價格就漲1%,一年間的價格隨時會上漲超過10%。
隨着各國政府經濟疫後重啟,供應鏈有望會逐漸修復,理應對壓抑物價有幫助。話雖如此,俄烏局勢延續,俄國石油可能被禁運,將繼續撐起能源價格;同時,主要出口國之一的中國現時受到疫情影響,生產線部分停擺,影響出口,以上因素或減慢環球通脹回落的速度。
假若中國內地疫情持續擴散,難免會拖累經濟及企業盈利。而中國內地政府亦轉趨審慎,沒有採取大水漫灌的寛鬆措施。故此中港股市即使現時處於低位,下行空間有限,但受疫情的不確定性影響,短期亦較難有大幅度反彈。
美股或有較大幅度調整
另一方面,相信美股或會有較大幅度的調整。過去數年美股受到量寬政策撐起估值,當下轉為加息縮表,相信會令估值重回較正常水平,如15倍市盈率或以下。投資者現時還是持盈保泰,採取觀望態度,要投資的話,可選擇一些短期國家級債券(如3年或以下),如美債2年期息率已有2.5厘以上,而短債價格對加息幅度較不敏感,所以算是較好的選擇;或是一些與通脹掛鈎的債券(如美國的抗通脹債券(TIPS)或香港的綠色債券)。一般散戶較難買到個別債券,亦可以考慮投資於短期投資級別的債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