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國內地正大力推動發展可再生能源,並以太陽能及風能為重點,以達成「碳中和」方面承諾。在今年初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要加快發展有規模效益的新能源。其後在今年2月,發改委及國家能源局發表一份針對低碳轉型及相關措施的政策文件,其中涵蓋10個方面共38項措施。
發展太陽能風能大型基地
重要的訊息包括,於2030年,非化石能源需要滿足基本的能源需求增長,並需增加非化石能源存量的規模,強調要加快推進結合太陽能及風能發電的大型基地(稱「風光大基地」)、支持新能源電力建設及接通電網及發電。政策將有望促進新能源裝置需求持續增長,以於2030年,總裝置容量達到1200GW以上的目標,較2021年9月底增長超過一倍。
太陽能方面,隨着原材料(如單晶硅及硅片)的新產能逐步投入生產,預料有助降低高價組件的價格,並預計在今年開始釋放裝機的供應;而太陽能建築整合、風光大基地、保障性接通電網亦將作為穩定的增長來源,裝置容量能預計在「十四五」期間每年新增約90GW。此外,未來屋頂分布式光伏(指設置於用戶場地附近的發電裝備)預計將大規模發展。中國內地目前既有建築的面積達約800億平方米,而可安裝光伏電池的達近30億平方米,潛在裝置容量達約400GW。去年政策文件指,目標到2025年時,城鎮建築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8%;新建公共機構建築及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目標達到50%。
太陽能相關港上市公司估值低
我們建議投資者或可留意具資源及資金優勢的國企發電龍頭,以及受惠於裝置增長的組件、原材料和設備等優質公司。現時主要的太陽能組件、膠膜及設備生產商絕大部分為A股上市公司,估值視乎個別公司的市佔率及產品研發能力,由於行業未來10年的前景維持樂觀,我們相信現時的整體估值並非不合理。硅料的生產商則在香港及中國內地上市,香港上市的估值較低,大多預測市盈率不超過10倍,而在中國內地上市的估值則在14至16倍,估值亦低於組件及設備生產商。
風電方面,在葉片及風機大型化趨勢下,發動機的成本逐漸下降。在海上風電、風光大基地、舊風場加建等政策推動下,行業增長空間極具潛力,我們預計「十四五」期間,增長能保持在約20%的複合年均增長率。去年底,中國能源局發布政策徵求意見,鼓勵接通電網運行超過15年的風電場改造升級或退役,舊風機「以大代小」改造後將迎來裝置容量以及營運效率的提升。
東部沿海地區風電發展潛力厚
另外,海上風電是解決中國內地東部沿海地區發電不足與用電負荷之間矛盾的關鍵。雖然現時的技術仍然處於發展初步,但其潛在可開發資源量巨大,根據中國工程院,海上風電裝置的長遠發展容量可高達逾3000GW。我們建議投資者可留意鑄件、塔架、葉片等關鍵零部件生產商,以及優質風電營運商。風電裝備生產商在本港及中國內地上市皆有,其估值普遍介乎於10至30倍之間,估值亦在合理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