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宜破舊立新外,亦是展開嶄新人生大計的良機,退休規劃便是其一。假如年輕投資者還沒有開展退休儲蓄計劃,隨着時間流逝,或會在未來突然驚覺,但可能已錯失部署退休以及建立財務安全網的最佳時機。
從沒有完美入市時機
很多年輕人認為,投資前需要儲蓄大量資金,並要準確入市,才有機會博取理想回報。但資金多少及時機並不及保持規律及盡早投資重要,即使開始投資金額不多,但只要維持定期定額的投資習慣,便能發揮平均成本法的優勢,除有助避免在不對時機買賣的風險外,長遠亦可望減低短期價格波動的影響。
盡早投資享複息效應
當年輕人剛步入社會,也許沒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但卻擁有多年的時間投資──儲蓄投資期愈長,受惠複息效應的效果愈顯著。經過累積及滾存,回報亦會相對理想。
根據「富達退休儲蓄法則」,如果由25歲起,除了強積金供款外,若把收入的20%儲起來,並在儲存投資期間,把超過50% 的儲蓄投資於股票,到65歲時,應可擁有退休前年薪的12倍作退休儲備。若投資大計從30歲開始,便要提高儲蓄率至收入的24%,假如至35歲才開始,儲蓄率則要提高至29%,以追趕進度。
一般而言,初出茅爐的年輕人薪金水平並不高,每年需要繳交的薪俸稅有限。然而,薪金隨着工作經驗逐漸增長,所需繳納的薪俸稅亦相應增加。為了鼓勵大眾為退休未雨綢繆,政府近年推出了不少稅務優惠,包括延期年金、強積金可扣稅自願性供款(TVC)計劃等。以TVC為例,每名供款人每年扣稅上限為6萬元,以累進稅率最高稅階17%計算,即最多可節省1.02萬元的稅款,同時亦可為退休生活提高保障。
切勿忽視物業投資風險
置業是不少香港人的夢想,除擁有一個「安樂窩」外,亦可視物業的升值潛力為財富累積,如擁有多於一間物業更可收取租金作為被動收入,並在退休後「以租養老」,甚至可透過逆按揭提供穩定收入,但假若把所有儲蓄投資在物業上,除忽視多元投資對退休方案的重要性,亦忽略其中風險。
政府近年推出了不少措施以壓抑樓價,如雙倍印花稅(DSD)及額外印花稅(SSD),分別提高買家3年內出售物業及購置第二間物業的成本。如投資物業為退休作打算,假如期限內有突發資金需要而需出售物業,便需支付沉重的額外印花稅,相對增加變現成本。
總括而言,年輕人愈早養成儲蓄投資的習慣,便能在部署退休的同時,為自己建立財務安全網,以助應對人生不同階段的需要。雖然退休儲備目標似是遙不可及,但當儲蓄投資成習慣並持續,財富亦將隨着收入增加及資產升值而遞增,從而得以享受無憂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