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顯示,3月以來中國工業活動出現放緩跡象。雖然第一季工業企業利潤按年大漲,但是從兩年平均增幅角度來看,3月的工業企業利潤按年增長約12%,較1至2月31.2%增幅大幅回落。
從行業來看,上游的原材料行業受惠於大宗商品需求大幅上漲的支持,成為第一季帶動利潤復甦的主要因素。第一季原材料製造業工業利潤兩年平均按年增長40.7%。除了原材料製造業之外,裝備製造業和高科技製造業也顯示了強勁的復甦。工業利潤兩年平均分別增長24.1%和36.8%。不過並非所有行業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下游多數製造業例如紡織家具製造等,依然低於2019年的水平。
此外,4月的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也出現回落。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與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再次出現背離。只是與以往熟悉的背離不同,4月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逆勢上升,而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則出現下滑。不過如果細分官方製造業指數,其中的小企業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是唯一上升的分類指數,這倒是與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的反彈相吻合。這顯示在更多定向支持下,中國小企業信心有所復甦。
寬貨幣緊信用
總體來看,3月的工業企業利潤數據以及4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確認了當前經濟恢復不均衡。在經濟復甦不均衡的大背景下,政策又該如何取捨呢?4月政治局會議給了比較明確的訊號。筆者認為,接下來中國政策組合可能更偏向寬貨幣和緊信用。
4月的政治局會議再次重申宏觀政策不急轉向。因此,筆者認為,未來幾個月中國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的可能性並不大。而中國貨幣市場流動性預計將保持相對穩定。
不過相對依然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4月政治局會議措詞的3點變化顯示,信用政策可能更為謹慎。首先,會議認為雖然當前經濟恢復不均衡,但是目前穩增長的壓力較小,中國將利用這個窗口期,推動更多結構性改革以確保長期可持續增長。因此,筆者認為基建投資將退居次席。而政治局對於促進製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盡快恢復的強調,意味今年信用流動更多會更偏向製造業而非基建,而製造業投資也將需要彌補基建投資停滯的缺口。其次,4月政治局會議強調,建立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財政金融風險處置機制。這將有助於地方政府在管理信用風險的過程,不會被二十大前的換屆所影響。因此預計地方政府官員也將更為謹慎。第三,房地產市場依然是政治局的核心。此外,政治局也首次將目標放在學區房的炒作等問題,顯示房地產調控不會鬆綁。
總體來看,寬貨幣和緊信用的組合,或許是針對近期中國經濟復甦不均衡和金融風險抬頭背景下的有效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