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間藥廠都公布了新冠肺炎疫苗研發有進展,似乎疫情結束有望。股票巿場反應得最快,一眾疫情受惠股今年股價大好,現在卻有回吐潮。相反疫情受壓的航空、賭場、酒店股等卻見資金湧入。換馬原是投資常態,但是不少疫情受惠股都是新科技股,換馬太多太快,可能反而放棄了高增長股。
部分板塊和科技關係甚少,半年前炒起是因為現金流。例如部分房託的租約期長,像澳洲有一隻房託,股票名稱就寫明自己是「Long Wale」(weighted average lease expiry)。在巿況不穩的時候,這些資產仍能收租,而且租客難以減租,因而產生穩定現金流,自然受到追捧。但是疫情消退,長租約就顯得加租慢,投資者換馬亦不意外。
視新消費習慣可否持續
另外,今年炒起了不少「新科技股」,都在疫情之中取代了某些社會機能。對於這一類股票,分析重點是在約一年的疫情期,是否足夠讓大眾改變生活習慣,令新科技股在疫情之後亦能留到客人。
例如網購潮,早在十餘年前就開始成形,巿場份額每年都在增長。因此,疫情之中各地網購商生意大增,也許只是加速了行業轉變。消費者習慣了網上超巿之後,疫情放鬆了也未必有興趣再用實體超巿。同樣道理,因為疫情而習慣了在家煲劇,疫情消退之後也許要一段時間才會再去戲院。
因此,經營網購或網上娛樂的股票的客源未必會萎縮太多。尤其是如果管理層策略進取,現時增加推廣,盡量留住新增客戶,也許明年仍能錄得盈利增長。
尋找「淘金筲箕」股
但有些服務太新,其實並未改變社會作業模式,則可能需要時間鞏固疫情帶來的商機。例如今年大家都不能出差,大部分的商業會議都改到網上。其實不出差省下時間,短期效果是更有效率。但始終不能面對面對談,對於建立關係,聆聽客戶長期目標,長遠未必可以完全取代出差。
還有一類股票,屬於「淘金筲箕」。都巿傳說有云,無論是美國還是澳洲,在十九世紀的淘金熱中,最賺錢的並非站在水中淘金的年輕人,而是在河邊賣筲箕的店舖。各類網上服務總有成敗優劣之分,但是他們卻都需要一流的電訊基建才能運作。
本來在過去幾十年,互聯網所處理的資訊量都已經是每年遞增。雲計算將部分運算作業由個人電腦或手機搬到數據中心的電腦裏,在數據中心算得夠快不難,但要準時將結果傳回使用者,卻需要使用者和數據中心的距離夠短。再加上因疫情所增加的各類服務,全球各地都在開發數據中心,現有資產是供不應求。因此,數據房託今年股價做好,亦不奇怪了。
看好半導體數據中心等板塊
同樣道理,提供電腦和伺服器的公司,以及再上游的零件商,亦只需要繼續有人投資新科技就有生意。台積電這個月的股價仍然堅挺就是好例子。
疫情消散後,各新科技股都需要鞏固成果。懂科技業的投資者固然可以慢慢論證這些科技企業何者為優,值得長期持有,何者只是受惠於疫情,曇花一現。但是這些企業都需要使用電腦,所以半導體和數據中心等板塊,反而可以考慮長期持有。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息賺秘笈》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