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信貸市場已經從3月的拋售中復元,信貸息差自當時的低位持續回升,即使企業盈利前景仍然是好壞參半,區內不同行業的公司繼續面對嚴重財政壓力,但亞債的發債孳息處於歷史低位,顯示目前依然難以滿足收益型投資者的信貸需求。
我們留意到亞洲市場的新債發行非常暢旺,新標售債券的需求殷切,以至大部分債券均獲得超額認購,新債的最終定價普遍較原先價格指引收窄45至50基點,由此可見,區內信貸投資的意欲持續熾熱。
儲局買債支持企業債估值
此外,美國聯儲局買入美國投資級別企業債,亦有助信貸市場的表現,因為投資者似乎有信心在經濟出現轉弱跡象時,聯儲局作為大額買家將增加買債量,從而有助支持信貸估值,這為環球信貸息差帶來下行壓力,但卻是過去數月以來支持所有主要地區的企業債券估值的重大利好因素。
儘管信貸市場的動力仍然強勁,4月以來升勢凌厲,但我們注意到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對亞洲多個經濟體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因此我們對前景轉趨審慎。
新冠肺炎由初時的公共衞生危機演變成現在的經濟危機,原因在於疫情持續削弱商業活動,令失業率上升,同時打擊消費信心,所以即使抗疫限制措施解除,疫情亦很可能對社會造成深遠影響。
免經濟崩潰推大規模刺激
我們預期,金融市場將可能持續受新增病例和死亡數字、疫苗研發進度及爆發第二波疫情的憂慮影響。
至於經濟復甦步伐方面,未來數月的情況仍是難料,因為已有跡象顯示,現正重啟經濟的地區面臨疫情再度廣泛蔓延的高風險。其中,部分地區或會重推封鎖措施,並帶來意料之外的後果,包括貧窮、精神受創及社會功能失調。
不過,各國央行和政府相繼推出龐大貨幣和財政刺激經濟方案。這些方案的支持力度前所未見,顯示政府願意不惜一切防範經濟徹底崩潰。
環球債務情況存在隱憂
股票和信貸市場亦對有關支持措施的規模迅速作出反應。例如部分股市出現「V」形反彈,回升至接近疫前水平。隨着防疫限制措施解除,投資者似乎不再憂慮企業盈利預期轉弱,轉而着眼於經濟和企業盈利能力「回復常態」。
我們亦認為,經濟總有復甦之時,疫情亦終會過去,但對於環球整體債務水平漸感不安。有些國家未來可能無法履行償債責任。若然如此,這或會觸發新一輪金融危機,威脅將大於我們以往所見。
展望未來數月,鑑於亞洲投資級別信貸強勁復甦,我們的看法轉趨審慎。對於信貸投資者而言,迴避違約債券和質素轉弱的發行商應會變得日益重要,投資者應審慎選擇發行商及持續關注市場形勢,惟信貸市場料不會重演3月的急跌,但無論如何,該次事件進一步反映在市場受壓期間更須要持有高流動性的優質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