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提到,社會「新鮮人」的理財第一步,可從加強收益表做起,即是增加收入、減少開支;下一步,便是要管理好資產負債表,即是增加資產、減少負債。
先說減少負債。對「新鮮人」而言,最大負債應該只是「大專/專上學生貸款」,隨着需繳付的息率低廉,最新年利率僅為1.106厘,只要按時還款,便無需特別提早減低此債項。
相反,如果需承擔高息債,便要盡快減債,或將高息債轉作低息債。例如並非每月繳清信用卡簽賬,結欠便要付上高達三四十厘的年利率。而且,所有新增簽賬、已有的免息分期交易,以及信用卡自動轉賬(例如月供保險)等,都會即時計息。
如果每月只還最低還款額,還清負債長路漫漫之餘,所繳利息更是驚人。假設信用卡結欠為2萬元,月息為2.5厘(實際年利率35厘),即使沒有新增簽賬,都要26年才能還清,總計利息高達4.7萬元,是原先結欠的超過兩倍,可見「複息」的威力。
愈年輕承擔風險能力愈高
事實上,「複息」的威力亦可見於財富的增值。因此,「愈早開始儲蓄/投資愈好」絕對是老生常談,但也十分真實。假設「新鮮人」23歲初出茅廬,月薪1萬元,如能做到上期所說,將「6:3:1」理財法則中,因與家人同住而省下的20%居住開支,轉投到儲蓄/投資,即是每月儲蓄/投資5000元,若年回報率有5%,10年後便有77.2萬元。持之以恒,就算金額不變,到65歲退休時,便有近830萬元。
然而,如果遲10年即33歲才開始儲蓄/投資,每月投入的金額一樣,年回報率一樣,到65歲就只得462萬元,兩者相差368萬元之多。除了「愈早愈好」,一般而言,愈年輕所能承擔的投資風險亦愈高。「新鮮人」不妨將較高比例的資產配置到風險資產之上,例如股票,甚至衍生工具。
投資自己為財富增值
不過,進行投資之前,不妨增值自己,學習投資知識,以至學習一門專業。反正只要修畢持續進修基金的合資格課程,便可不限次數申領合共最多2萬元的資助;當中,首1萬元資助的學員自付比率為課程費用的20%;次1萬元資助的學員自付比率則為課程費用的40%。
善用多項稅務優惠
進修既有資助,還可扣稅,課稅年度的最高扣稅額為10萬元;以稅率10%計,可省回1萬元稅款。當然,如果得到僱主或持續進修基金的資助,所得金額需要從課程費用中扣除才再扣稅。
要精明地令財富增值,以及為自己提供保障,不妨善用「扣稅三寶」──可扣稅自願性供款(TVC)、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QDAP),以及自願醫保計劃(VHIS)。以每個課稅年度計算,前兩者合計扣稅額上限為6萬元,先扣TVC,後扣QDAP;後者的最高保費扣稅額,以每名受保人計算,則為8000元。根據JobsDB〈2019年大專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上年度大學畢業生首份月薪的實際平均金額為16692元,相當於年薪約20萬元,扣除13.2萬元基本免稅額,邊際稅率主要為2%計算,三者合共可節省1360元。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投保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作投資/投保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