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疫情大流行,世界衞生組織早前啟動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戰略計劃,並明言所需經費達6.75億美元。國際社會上眾多知名基金會相繼撥款支援抗疫,例如蓋茨夫婦基金會(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表示,將提供1億美元支援世衞計劃及各地政府和研究人員研發疫苗,加強病毒檢測並預防疫情擴散。在亞洲,馬雲公益基金會積極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廣州呼吸健康研究所及其他組織聯手研發疫苗。隨着疫情傳播到世界各地,該基金會還向歐洲、非洲、東南亞、美國等多國提供物資援助。
正當全球各地政府都忙於推出各項緊急措施控制疫情,慈善事業在此關鍵時刻亦擔當非常重要的角色,各方積極「出錢出力」,共同打擊疫情。
雖然這種以支援對象為中心,科研技術為基礎的方針,讓各地政府及非政府組織能採取最果斷有效的措施對抗疫情,但長遠而言,受影響的社區需要持續的支援才能全面恢復。以下5類機構和組織,縱然並非處於抗疫戰線的最前沿,但均着力緩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後續影響,因此需要各地政府增加關注的同時,也有望得到更多慈善事業的支持。
支援低收入及弱勢社群
很多受影響的長者、少數族裔人士及低收入家庭,由於缺乏支援,難以買到口罩和消毒用品等防疫裝備,又或礙於身體殘障或語言障礙,無法和醫護人員有效溝通,未能充分使用現有醫療網絡所提供的服務。一些社區組織正好能夠發揮他們的社區知識及網絡優勢,在資源分配和監測社區健康狀況的過程中扮演橋樑角色,協助捐贈者更了解社區的實際需要。
推廣健康衞生
醫護界的專業人士一直強調,保持個人衞生和清潔雙手是防止病毒擴散的關鍵,因此妥善分配保護裝備,傳遞正確的醫療資訊,推廣簡單的防疫步驟和增加消毒用品的供應等工作,不但有助防疫,還能夠持續地提高大眾的衞生意識。
進行醫學研究
除了疫苗和抗病毒藥物外,有關感染新冠病毒疾病對健康的長遠影響仍然有待研究。現階段對醫學研究的資助,大多集中解決當前的疫情爆發,但後續的科學研究同樣需要資助。這些研究工作或許對遏制病毒未必立竿見影,但研究結果於日後或對人類健康卻有深遠影響,其重要性絕不容忽視。例如正因過去十年來所費不菲的基因組研究,讓科學家現時能夠在短短數周內排列出新冠狀病毒疾病的DNA序列圖譜。
提供精神健康服務
無論是正在進行自我隔離的人士,抑或是痛失至親的家庭,他們受孤獨、焦慮和哀傷等情緒影響,均需要適當的精神健康服務。宏觀來說,社會上的精神健康問題更會影響整體生產力和凝聚力。捐助者可考慮支持提供網上精神健康輔導和諮詢服務的團體,這些團體能為受到情緒困擾的人士提供溝通渠道,讓他們從中得到適當支援。
制定應對措施
捐助者和公益機構可考慮向公共健康組織和非政府單位伸出援手,協助他們進行防禦和準備計劃。這方面的工作所得到的資源一向不大,但受惠者卻可利用所得資金,進一步提升對危機事故的應變能力,加強各項應對措施的基礎設施支援和配備,防患於未然。
上述工作只不過是眾多支援項目中的一部分。熱心的捐助者可向信賴的銀行夥伴了解受助對象的需要,以妥善作出慈善安排。我們是亞太區內首間推出專屬慈善諮詢服務的環球銀行。我們的顧問團隊能夠協助捐助者實現各種慈善目標。
疫情所引起的經濟損失將逐漸浮現,我們必須要有長遠的復甦計劃。要加強社區的復原能力,必須更有效地分配資源,正視與社區健康相關的問題,從而制定綜合應對方案。
作者陳美瑩為滙豐私人銀行私人滙財策劃高級董事-慈善諮詢及事業服務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