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3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出現重大轉折。雖然中國疫情近期有放緩之勢,但是南韓、意大利和伊朗相繼出現大規模社區爆發,令疫情在東亞、歐洲和中東迅速擴散,導致環球投資者恐慌出現「全球大流行」,令避險情緒高漲,觸發全球股市下挫,連華爾街也不能幸免。
從過往爆發傳染病的歷史經驗分析,疫症對經濟周期和股票市場造成的影響都是短暫性和局部性。世衞過去3次分別宣布把H1N1豬流感(2009年)、伊波拉病毒(2014年)和寨卡病毒(2016年)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後,MSCI世界指數均於短暫下跌後,隨着疫情受控顯著回升。
不過,由於新冠肺炎是全新疫症,疫情的防治工作和治療成效存在大量不確定因素,筆者相信,未來數月環球股市仍將受疫情發展牽動投資情緒而持續波動。
環球股市料續波動
雖然不少評論將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與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疫情(SARS)作比較,但筆者認為兩次疫情的影響並不相同。首先,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2003年倍增至現時的32%(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佔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的份額,由17年前的20%升至目前的50%;第二,環球供應鏈緊密融合,而中國在全球電子產品供應鏈中佔據中心地位;第三,中國在全國實施前所未見的超嚴厲防疫措施,包括大規模封城和隔離檢疫,加上世界多國對中國旅客實施入境限制,對經濟和商業活動影響極大。
要評估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關鍵因素是疫情持續的時間和嚴重性。我們的基本情景假設,中國的疫情可在未來兩個月有所緩和,預測中國經濟增長將於第一季急降至4.1%,第二季則回穩至5.1%;預測政府將加推減稅降息刺激經濟政策,有助第三季經濟增長回升至6%,我們將2020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預測由5.8%下調至5.3%。
根據內地官方最新數據,湖北以外省份新增確診數字持續下降,26個省錄得零新增確診,內地10省已降低防疫警示級數,目前大型企業復工率達到七成,但中小企業的復工率仍不到三成,由於中小企業佔經濟總量達六成左右,預期中國經濟第一季表現將受重創。
對沖基金分散風險
為駕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帶來的市場風險,筆者建議以環球多元資產配置,投資優質股、息差機會和另類投資,加強投資組合的防護。為了提升投資組合的抗疫能力,筆者認為投資於另類投資以分散組合風險相當重要,對沖基金、私募市場投資和黃金是分散投資組合風險的有效工具,另類投資產生的回報與大市相關度低,可在疫情全球擴散的陰霾下,減低投資組合受市場大幅下挫的影響。隨着疫情持續爆發令市場加劇波動和擴大回報差距,股票好淡倉對沖基金可助投資者把握超賣和估值被低估的股票入市機會,同時在市場調整和經濟下行時賣空受影響的股票從而獲利。
考慮到內地疫情可望在第二季緩和,支持經濟在下半年復甦,長線投資者毋須恐慌離場,應該維持投資,但應採取審慎行業策略,選擇性地配置板塊,為投資組合提升防護能力。
筆者建議迴避最受疫情防控措施(航空、運輸、酒店、餐飲和線下零售)和供應鏈中斷(汽車、中國智能手機和iPhone供應鏈)影響的板塊。鑑於中國在環球電子產品供應鏈的主導地位,筆者認為中國智能手機和iPhone供應鏈受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干擾較大,投資者宜注意相關行業的盈利風險。
此外,投資者可以利用市場短期波動,捕捉超賣的優質結構性增長股。未來醫療科技、醫療保健、新數碼消費者和5G投資相關股票均提供吸引的增長機會,特別是環球生物科技和醫療保健板塊,將直接受惠於新藥和疫苗研發、醫療保健服務及針對疫情的醫療保障投資增加。
線上服務需求急升
同時,疫情也令消費習慣和行業趨勢改變,封城和檢疫隔離措施令電子商貿、網上娛樂和教育需求大升,利好中國互聯網股。由於國內醫院容量飽和,加上民眾不願在疫情爆發時前往醫院,線上會診和藥物治療領域取得強勁增長,令相關醫療保健科技公司受惠。民眾防疫意識提高,隔離檢疫措施和出行禁令帶動了消費者對快速流轉消費品製造商的需求,相關的製造商的業務將有強勢增長,尤其是個人衞生產品、消毒洗漱用品、即食麵、包裝食品和飲料等。
註:投資者應注意,新興市場、亞洲和中國股票的投資表現可能極其波動,並且可能因多種直接及間接因素的影響,導致相當波動。這些新興市場的特質可能導致投資者蒙受重大損失。本稿不涉及獨立投資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