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月13日

Liz Ann Sonders 宏觀分析

【2020】全球增長取決於貿協財策

除非全球經濟增長再次加快,否則全球股市未必能夠擺脫過去兩年的波幅,畢竟股市很易受經濟環境影響。展望2020年,經濟增長會取決於中美是否達成全面的貿易協議和財政刺激措施,從而扭轉2019年製造業和商業投資放緩的現象。假如在企業裁員潮湧現前尚未撤銷關稅,這將削弱有份支撐全球經濟的消費開支。

經濟衰退並非無可避免。全球經濟放緩,製造業首當其衝,但最近已逐漸回穩。備受關注的全球採購經理指數結束連續15個月的下跌,並在2019年完結前,連續4個月回升。中美兩國在2018年互徵關稅的第一個月,已開始出現經濟放緩,我們希望貿易戰已踏入尾聲,有助重振製造業的信心。

製造業有改善跡象

假如製造業未能復甦,依靠製造業為經濟基礎的國家將首當其衝陷入經濟衰退,當中包括一些全球主要經濟體。相反,如果製造業成功反彈,這些國家將從中獲益不少。

雖然服務業在全球經濟之中的佔比較大,但製造業往往是預測未來數個季度利潤增長的良好指標。MSCI世界指數的每股盈利在去年第三季跌穿零增長。由於盈利增長前景暗淡,商界領袖愈趨謹慎。根據最新的「杜克大學財務總監全球業務展望」調查報告,大多數財務總監都認為,今年將會開始新一輪的經濟衰退,其中超過一半受訪者認為,經濟衰退將於美國大選前開始。

財務總監信心不足

與其爭辯財務總監所作的預測準確與否,不如聚焦他們有何行動應對。例如調查顯示,各財務總監正在收縮未來12個月的投資計劃。在許多經濟體中,針對設備的資本開支已出現負增長,但尤幸企業尚未開始裁員。在全球不同的經濟體中,如加拿大和中國如此不同的經濟體,就業均持續強勢。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全球經濟最弱地區,也可以看到勞動力市場的強勢,德國製造業的就業人數亦創歷史新高。勞動力市場的韌性支撐着消費支出,使全球經濟不致陷入大規模衰退。

沒有貿易協議,將不能緩解導致需求放緩的緊張局勢。如果未來幾個月內,中美仍無法達成協議,企業可能開始裁員,從而削弱全球經濟的重要支柱。我們會繼續密切關注貿易戰的發展,因為這會影響就業情況。

美積極與多國談貿協

儘管很難精確地作出評估,但達成全面貿易協議以振興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並非沒有可能,畢竟去年已達成部分重大的貿易協議。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升級的消減,源於美國已和佔其貿易總額60%的四大貿易夥伴,包括日本、韓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簽署了或即將簽署貿易協議。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在2018年,美國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貿易總額已經幾乎等於中美貿易總額。2019年,由於中美貿易大幅回落,該貿易總額可能會超過中美貿易總額。展望2020年,美國在英國成功脫歐後,兩國可能會簽訂新協議,此外,美國和歐洲之間亦可能達成汽車貿易協議。

但是,「首階段」協議亦不代表特朗普政府不會繼續使用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措施,作為脅迫其他國家讓步或懲罰的工具。這種持續不明朗因素難免削弱企業信心,繼續壓抑資本開支。即使貿易緊張局勢稍有緩和,2020大選年勢必充滿爭議,企業信心恐怕會受到拖累。

聯儲局、歐央行和日本銀行在去年相繼減息,踏入2020年,它們似乎繼續維持低息環境。央行領導人一直認為低息政策令政府能進一步增加政府支出或減稅,以加強財政刺激措施的力度。自2019年8月在懷俄明州Jackson Hole舉行的央行年會起,愈來愈多國家/地區都於2020年聚焦加大財政刺激措施。

2020年的經濟和收入前景取決於企業會在何時削減勞動力。由於需求持續下降,未售出的庫存不斷累積,這可以通過貿易協議和/或財政刺激措施來挽救。

大型股國際股將跑贏大市

由於孳息曲線在去年再次倒掛,各類股票的長期趨勢或將逆轉,價值股、大型股及國際股將在今年跑贏大市。

過往孳息曲線倒掛可視為熊市和衰退即將到來的訊號,這可能使部分投資者專注為更艱難的市場環境做準備。當市場不利於投資者時,他們會本能地將投資組合集中於領漲股,而忽略落後股。然而,由於孳息曲線倒掛,這預示領漲股和落後股的走勢將出現逆轉,這或會令投資者在市場上未能發掘新的潛在投資機會。

鑑於股市表現的趨勢或會出現逆轉,通過重整投資組合以維持落後股的持倉比重,從而對沖市場的悲觀情緒,並可從中獲利。值得一提的是,與過去20年相比,全球各地的股票市場逐漸不再同步,這表明全球多元化的投資組合能針對市場波動作有效管理。

 

嘉信理財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副總裁兼首席全球投資策略師Jeffrey Kleintop對此文也有貢獻。

Liz Ann Sonders

嘉信理財

董事總經理兼首席投資策略師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