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將於重啟談判,但環球經濟仍然面對增長放緩及各種挑戰,引起亞洲央行及政府的關注。盡管貿易的緊張局勢會繼續主導市場,但投資者不宜見樹不見林,應關注亞洲市場面對的更大型挑戰,包括如何應對環球經濟增長放慢及提升其整體競爭力等議題,從而發掘更大的投資機遇。
中國為貿談發展定調
市場愈益相信,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將成為長期議題。過去美國政府一直在貿易桌上採取主導位置,但隨着經濟增速放慢,加上2020年總統大選日期迫近,美國再無加徵關稅的空間,相反中國則仍有多個選項可與美國談判,因此相信中國政府將會為未來談判發展方向作定調,是去年兩國出現貿易爭端以來首次。
中美關係持續緊張下,無可避免會對中國經濟及股市構成負面影響。中國經濟正在放慢,但我們卻看到中資股仍有不少亮點。部分重點行業上半年盈利表現強勁,其中消費非必需品及必需品的企業盈利大致符合預期,勝預期的業績更高於其他行業。
與十年前的環球金融危機不同,中國政府沒有推出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反而將重心放在結構性轉型,致力提升經濟效率,並發展具戰略性的行業,同時亦減低中小企等企業的成本負擔。當局曾推出的措施包括調低企業增值稅、降低個人邊際稅率,推出汽車及電子產品消費補貼措施等,均有助刺激消費。
各國有空間調政策振內需
過去一個多月,不少亞洲央行出乎意料地減息,政府亦推出刺激經濟政策,提振內需。我們相信,與其他地區比較,亞洲具備較佳的條件去應對環球經濟增長放緩,因亞洲推行貨幣政策的潛在空間相信較大,同時亦有推出財政政策的空間。舉例稱,印尼總統佐科早前建議遷都加里曼丹省,計劃料需時5年,料耗資330億美元。這並非一個典型的刺激經濟政策,而是重新分配全國的經濟實力,但亦間接推動經濟增長。
東南亞風險溢價逆轉至東北亞
過去東南亞市場出現的風險溢價,正逆轉至東北亞,因此我們看好東南亞高多於東北亞市場。東盟市場的選舉周期已完,油價穩定,當地的貨幣及財政政策又正在推進,同時美元貶值亦為東盟帶來投資機會。我們特別看好印尼的經濟前景,並對印度持中性看法。相反,我們溫和看好中國及台灣股市,較看淡同時面對宏觀及行業風險的香港及韓國市場。行業則首選消費、資訊科技、醫療保健及公用股。
從公司層面看,在目前充滿挑戰的經濟環境下,有3類公司表現相對出色。第一類是提供服務的公司,因受貨幣滙率波動的影響較低;第二類是擁有強勁品牌,且能於削減成本時維持收入的「自給自足」公司;第三是出口到美國以外地區的出口商,或擁有原材料替代來源地的公司。投資者應逐漸意識到要在特定資產類別中,分辨獨特投資機會的重要,藉以尋找優於大市的回報。
整體來看,亞洲各國將施政重點放在提振內需上,並非只基於中美貿易戰,也與應對環球經濟面臨多項挑戰有關,如「無協議脫歐」、南美洲新興市場危機蔓延等。因此,我們相信,各國將會逐漸把重心放在地區化,而非全球化上,變相為投資亞洲股票帶來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