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0月8日

王良享 理財方案

【分析】中國A股與美股10月看升

上周五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華盛頓舉行的「聯儲局傾聽」(Fed Listens)活動上致開幕詞稱,美國經濟整體情況良好,儘管面臨一定風險。關於國會賦予聯儲局的兩個任務──就業與通脹,他的看法是:失業率接近半個世紀低點,通脹率接近但略低於聯儲局2%的目標。這個講法當然令等待他給出未來兩次會議是否會減息的人大失所望。

同日美國公布的就業報告亦無特別啟示,9月份非農就業職位增加13.6萬個,少於14.5萬個的預期,加上失業率跌至50年低位的3.5%,似乎印證鮑威爾説經濟整體情況良好的判斷。不過,數據公布後,市場仍普遍預計聯儲局本月㡳再減息,為何?

鮑威爾聽民意補不足

答案其實從筆者本文第一句可以尋獲。

聯儲局今年內在各區域性聯儲銀行舉行「聯儲局傾聽」座談會,由各分局總裁主持,並邀請聯儲局理事、經濟學者、區內企業代表、政府部門代表,以致弱勢社群等不同持分者,就經濟、民生及政策提供意見。雖然最終都是為制定貨幣政策作參考,但各人所關注事項不同,可參考角度各異,這些民意基礎亦正正可以對付總統特朗普不時的攻擊;何況鮑威爾本人就並非經濟學家,亦無博士學位,從傾聽及大數據所得的理據反而更可靠。

特朗普政府在減稅後的政策只得一個,就是四出向各國開徵關稅,每次開徵前的所謂諮詢其實都被掉進垃圾桶內。但聯儲局在這方面彌補了不足,真正貼地地得到第一手資料,亦速成了7月底及9月中的兩次保險性減息。過去兩個月,美國製造業正式陷入衰退,供應管理協會製造業指數創十年低的47.8,非製造業指數亦創3年低,消費者信心也大幅回落,印證了兩次減息的必要性。筆者相信,聯儲局在細心聆聽下,會於本月底進行年內第三次減息。

12月中前達貿協免減息

至於是否需要第四次減息,視乎特朗普是否能在12月中前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以近期特朗普及其白宮幕僚言論來看,達成協議機會似乎不超過50%,不過歐美政客的說話特別不可信,大家看英國首相約翰遜誓言於10月31日必然帶領英國脫歐將會不兌現就可見一斑。

雖然説美國參議院仍然是特朗普最終不會被罷免的一大靠山,但如果民主黨民宣做得更好,最終可能令特朗普真正要收買中產階級及年輕人選票,而樂意與中國達成不甚完全的協議,好於將來宣布慘勝加經濟衰退。如此,美國股市將於12月升破頂而聯儲局不必於12月再減息。

讓人幣升利H股反彈

早前中國中央政治局宣布,於10月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俗稱「四中全會」,是政局穩定及政策一致的見證。外電報道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可能會隨副總理劉鶴前往美國,參加此輪貿易談判,中國可以送一個順水人情給美國,讓人民幣稍為回升,亦為強美元落一點緩衝劑,此舉亦有助香港H股反彈。

大家可有注意到,中國今年內眾政要對中國經濟的說法,都是要有「憂患意識」,與美國聯儲局及總統特朗普不停誇誇其詞唱好美國經濟,可說是南轅北轍。亦因為這個憂患意識,令筆者今年初特別看好年內A股表現,因為中國才是政府有能力及有意願,以財政政策支撐經濟的少數國家之一。中國的能力來自中央政府財政的穩健,中國國債佔GDP水平只是37.4%,近年地方政府債務亦去蕪存菁,中國有大量空間作財政刺激。另一方面,中國是少有幾個實質利率仍屬正值的大國,必要時仍有減息空間。中國的意願是力保經濟較高增長,以成就小康社會後的經濟架構轉型,躋身科技及服貿大國之列。

中國企業在過去20年間崛起,藉着人口與政策紅利壯大,但在過去5年內卻受到工資上升、貨幣政策收緊及中美貿易戰的困擾,步入整固期。國家政策其實針對過分擴張與收縮作出不少「逆周期措施」,包括2013年開始不鼓勵買人民幣作套息、至2015年8月帶動人民幣貶值;2015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着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槓桿,加快淘汰「僵屍企業」,有效化解過剩產能;2018年開始加大財政刺激,減稅降費,6次調低存準率共4%,2019年中美貿易戰白熱化時,中國於4月份調低增值稅1%至3%、5月份調低社保費至16%及以下、7月份再作普惠性減費,再配合剛宣布的全面降準釋放9000億元人民幣資金。中國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交替出擊,將貿易戰的殺傷力減至最低。

因此,筆者相信中國A股與美國標普500指數於10月份都有上升空間。

王良享

臻享顧問

董事總經理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