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環球經濟正在放緩,但並非收縮。美國方面,商業活動強勁及勞動市場蓬勃,顯示增長仍高於平均水平。至於新興市場地區,則受到貿易不明朗因素的影響,但近月已有改善跡象。
歐洲亂局值得關注
值得關注的反而是歐洲,意大利的財赤問題未解決、法國則面對大規模示威、英國脫歐亂局尚未告一段落。問題是,究竟歐洲能否穩住經濟,抑或會再次下滑?筆者傾向相信前者,事實上,歐洲的經濟數據已稍為穩定下來,但一切仍言之尚早,料當地經濟不會出現V型反彈。
儘管環球經濟受到一些挫折,令金融市場波幅增加,但同時也創造出了投資的機遇。多年來的量化寬鬆(QE)措施,帶動了各類風險資產價格飛漲,然而,在經濟層面上的通脹仍然溫和。隨着聯儲局開展量化收緊(QT),包括加息及縮表,難免會影響到資產價格。值得留意的是,近月加大央行的態度有變,固定收益市場的前景亦隨之起了重大變化。
美元已高處不勝寒
聯儲局於1月底發表的議息會議紀錄顯示,當局的貨幣政策有轉鴿的趨勢,雖然在今年底至明年,我們可能還會見到聯儲局加一至兩次息,但局方已放慢加息步伐及縮表取態,以圖延續經濟周期。至於歐洲央行,則持續鴿派的貨幣政策,以應對疲弱的經濟數據;日本央行更下調了當地的通脹及增長前景;英倫銀行方面,其貨幣政策取態主要視乎脫歐的結果。中國方面,人民銀行已陸續放寬貨幣政策,以鼓勵借貸,尤其是扶助中小企。
聯儲局對加息的態度有變,令多年來強勢的美元或已高處不勝寒,年初以來新興市場貨幣兌美元迎來反彈,料會惠及以本幣計價的新興市場債券。事實上,本幣計價的新興市場債券在過去一年錄得重大調整,息差擴闊似乎已過了頭。隨着中國政府推出了連串政策刺激經濟,不單對中國經濟有利,更可能造成漣漪效應,惠及亞洲區甚至歐洲。
經濟擴張有望延續
倘若中美貿易談判取得進展,美國國債孳息或會回升,但料始終不能重回2018年的水平。筆者同時也看好短存續期的信貸證券,以受惠於美國強勁的消費市道,而短存續期則可減低利率風險。與此同時,企業債券的息差持續擴闊,當中以高收益債券尤為吸引,其違約率普遍仍處於低水平,但息差已抽升了不少。若然這一輪的經濟擴張周期將能延續的話,相信會提供不俗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