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4月4日

范卓雲 中國

貿戰添市場變數 聚焦內需避風險

環球貿易戰憂慮不斷升溫,令金融市場大幅震盪,中美雙方劍拔弩張,各自發表強硬聲明捍衞自身貿易利益。不過,貿易戰的經濟成本極為高昂,中美兩國作為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雙邊經貿利益龐大,兩國避免爆發貿易戰的經濟和政治誘因強烈。目前中美就貿易爭議擺出高姿態重申立場並羅列制裁措施,實際上是貿易談判中的慣常策略。

美國財政部長努欽(Steven Mnuchin)早前確認華府和北京已重返談判桌展開磋商,以免爆發全面貿易戰。努欽在上一次和主管經濟事務的中國副總理劉鶴的磋商中,敦促中國降低關稅並放寬美國企業在汽車和金融服務業的市場准入,以及加強保護在中國營商的美國企業的知識產權。

貿易談判成市場焦點

雖然中美開展雙邊協商的消息略為紓緩市場的憂慮情緒,但貿易談判結果存在眾多不確定因素,預計第二季度市場表現仍將受貿易戰陰霾籠罩。自美國總統特朗普於3月22日公布向總值6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開徵25%關稅後,至今中國政府的回應相當克制。

中國是美國的最大海外債權國,截至2017年底持有總值1.18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若中國大幅減持美債,將對環球債市帶來衝擊。筆者相信中國不會貿然訴諸減持美債作為貿易戰的手段,因為美債價格若大幅下跌,將為中國帶來嚴重投資損失,預料中國將會採取其他較為審慎的對應行動,以盡力減低貿易糾紛為中國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

事實上,中國早於去年12月已承諾將於2018年削減接近200種商品的進口關稅,包括汽車以至消費品。在3月20日全國人大會閉幕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總理李克強表示中國願意削減關稅,加強保護知識產權,以及放寬外國企業投資於中國的限制。李克強在人大會後發表的言論顯示,北京將致力謀求通過談判避免全面爆發貿易戰。

預期中國有可能採取三項積極行動:(1)增加進口美國產品;(2)加強保護知識產權;(3)放寬金融和其他服務行業的市場准入。加強保護知識產權的法規將支持創新科技,實際上有利中國經濟自身的發展需求。

為收窄美國對華的貿易逆差,除了深化中美農產品的貿易關係和降低汽車及消費品的關稅外,中國可能增加美國的天然資源進口。隨着頁岩氣油革命和兩年前美國政府解除實施40年的石油出口禁令,美國至中國的原油出口量顯著飆升,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2017年中國原油進口量攀升至每日840萬桶,超越美國的每日790萬桶,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EIA)的數據,去年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原油達到每日20.2萬桶,按年增加約每日17萬桶,佔美國原油總出口額的21%,到今年1月,美國至中國的原油出口量再急升至每日40萬桶,中國成為美國原油最大買家,中國大量進口美國石油,將加快改善中美貿易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近年成功把出口分散至新興市場和亞洲,中國的中檔科技出口產品如電子部件和機械產品,已在新興市場迅速增長,有助減輕美國保護主義所帶來的影響。以美國向總值600億美元的中國出口產品加徵關稅作估算,受影響的出口產品佔中國對美國整體出口約11%,僅佔中國對全球出口的2.7%,相當於中國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的0.1%至0.2%而已,即使假設美國針對中國進口所有產品全面開徵介乎10%至45%關稅,也只會使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下降0.6至1.9%,對中國經濟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有限。

對亞洲增長影響有限

加上中國通過工業和消費結構升級、科技創新和「一帶一路」策略推動個人消費、技術改造和基建投資,將有助減低因貿易壁壘對國內經濟所帶來的衝擊。

亞洲區內的內部基本因素強勁,亞洲中產階級財富和消費需求快速上升,基礎建設投資增長穩健,亞洲區內經貿融合不斷加深,去年中國成為亞洲16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與亞洲25國貿易額約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亞洲國家對美國的貿易依賴程度持續下降,因此美國保護主義對亞洲帶來的經濟影響相對受控。

展望後市,投資者對貿易戰風險的憂慮將導致市場短期表現更趨波動,但應不會窒礙股市的周期復甦升勢,我們維持溫和的承險策略,繼續對環球股票、美元企業債券和新興市場債券持偏高配置。筆者預料美國的貿易保護措施將促使中國進一步加強推動「一帶一路」策略,謀求通過「一帶一路」建設提高沿線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改善基礎設施以支持區內貿易加快增長。

宜聚焦本土市場企業

對應貿易戰風險,投資者宜聚焦專注本土市場的企業,而中小型股份大多專注本土市場,受環球貿易戰影響的程度較小。針對市場波動性大幅升高,主動型的投資管理策略和通過環球多元資產分散組合風險或成為獲取投資回報的關鍵因素,其中股票好淡倉和市場中性策略對沖基金能為投資者控制市場波動風險。

在亞洲股市行業策略方面,筆者繼續看好受環球貿易緊張局勢影響最少的互聯網、金融和內需板塊,以及受惠亞洲中產階級冒起的消費相關行業。貿易戰的不利消息不改我們的「聚焦亞洲」投資主題,我們維持對亞洲及新興市場股票和債券的偏高配置,在亞洲股市當中,筆者看好中國、印度和新加坡股票,亞洲債市則以中國和印尼債券最吸引。

註:投資者應注意,新興市場、亞洲和中國股票的投資表現可能極其波動,並且可能因多種直接及間接因素的影響,導致相當波動。這些新興市場的特質可能導致投資者蒙受重大損失。

作者為滙豐私人銀行董事總經理兼投資策略及諮詢業務亞洲區主管,負責為亞洲私人銀行客戶制訂區內各個資產類別的投資策略和主題。她每月為《信報》撰寫專欄評論,逢每月上旬刊出。

范卓雲

滙豐私人銀行

及財富管理亞洲區首席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