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根據美國《貿易法》第301條款進行了7個月貿易調查之後,美國計劃向約1300種中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這些商品很可能分布在戰略性行業,如資訊技術、機械人、高鐵、新能源汽車和先進的醫學技術。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項目遠遠超出了最初提議的鋼鐵和鋁進口關稅。它們囊括了中國正在自主迅速追趕的行業。而這些行業是中國「大國崛起」的國家戰略的支柱。
不可低估貿易爭端後果
鑑於這些微妙之處,我們不可低估貿易爭端升級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的後果。中國回應的武器包括採取針鋒相對的關稅,比如可能會對美國農產品進口徵收關稅;干預美國公司在中國的營運;甚至減少中國對美國國債的投資等。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的團隊現在有不超過15天的時間,發布一份針對該稅的特定商品的清單。然後是為期30天的諮詢期。其後關稅將生效。
中國儲蓄與美國國債成大循環
之前,中國用從出口獲得的美元購買美國國債。這其實就是中國儲蓄和美國國債之間的大循環。換句話說,勤勞的中國幫助了不儲蓄的美國。在推動中國製造業發展的同時,這個儲蓄回收過程有助於保持美國的通脹和長期國債收益下降。然而,隨着貿易糾紛不斷升級,中國的出口可能會受到影響。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和美元滙率也將不能倖免。
在中國股市泡沫從2015年中至2016年初破裂之後,2016年以來全球儲備資產一直在復甦。與此同時,美國的貿易平衡卻一直在惡化,與美元的疲軟並存【圖1】。可想而知,這種事態發展很大程度上導致美國民粹主義的抬頭,從而也導致了我們當前所面臨的貿易爭端。
圖1:美國貿易平衡惡化和美元弱勢是中國儲備資產回暖的鏡像
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或改變
儘管市場悲觀的條件反射可能吸引了一些人急不及待地進行交易,但我們注意到短期內市場能見度很低。在年初題為《狗年:2017年的領悟》(1月30日)的報告中,我們預警了即將到來的市場拋售潮。在我們的後續報告《市場危機》(2月6日)中,我們建議投資者不要急於抓下跌的飛刀,市場波動性還沒有消退。
如果爭端升級,它將從根本上改變全球經濟增長的前景,而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最近已經達到頂峰【圖2】,並將提升通脹壓力。如果這種最壞的情況發生,所有的投資都將功虧一簣。雖然我們希望這些雜耍只是特朗普談判策略技巧,但我們不能把我們的投資策略寄託在希望上。
圖2: 全球經濟增速開始見頂,開放性小型亞洲經濟市場指數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