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內地推出一系列官方政策,觸發股市及投資者情緒出現戲劇性變化。踏入新一年,我們相信此趨勢將能持續。
中共十九大鞏固了習近平主席的權力,有助其作出更艱難的決策。中央尋求落實改革的目標明確,加上推動政策的能力有所提升,我們認為當下時機正好讓習近平在未來數年推行較棘手的改革。
目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周期性復甦階段,穩定的宏觀環境亦有利北京着手推行改革。人行行長周小川早前表示,經濟穩健為中國政府落實改革打開了重要的窗口。由於外需穩定加上新經濟(泛指與消費及服務相關的行業)平穩發展,我們相信這扇窗在2018年仍將開啟。
那麼,投資者今年應注意哪些政策呢?我們認為,近日中共領導層召開的會議(包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皆帶來重要的啟示,重點大致可概括如下。
收緊監管或致債市波動
首先,隨着工業和樓市的供求逐漸回復平衡,政策重點料將轉移至財務去槓桿及環境保護。觀乎有關當局去年對於這兩個範疇的言論及措施,其立場皆意外地強硬,而且亦無絲毫放軟的跡象。例如,早前針對資產管理行業而實施的新規例,將有助在制度上收緊對影子銀行的監管,利率料因而維持在高水平,為債市增添波動。
環保方面,隨着中共將建立可持續綠色經濟列為戰略優先事項,我們相信中央將堅決繼續有關行動。為此,當局不但會關閉造成嚴重污染及非法的工廠,亦很可能於今年推出更多政策,支持潔淨及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此舉將有助相關行業健康增長,以及經濟重新平衡。
我們亦相信,在不犧牲宏觀經濟穩定的大前提下,中央對經濟增長的取態或將由重量轉為重質。儘管增長過渡及防範風險均是確保經濟順利轉型的關鍵,但倘若兩者出現衝突,後者必然是「重中之重」。對投資者而言,這意味着金融市場很可能會在中央可接受的範圍內運作。
政策順序以穩定優先
換言之,若部分政策所引起的衝擊對經濟穩定構成威脅,例如利率因去槓桿而大幅上漲或緊縮政策導致樓市急速冷卻,中央將適時作出調控,以防出現系統性風險。因此,雖然我們預期改革步伐將於2018年有所加快,但其中一項必要條件是國內經濟及市場沒有出現嚴重倒退,以確保「改革窗口」依然開啟。
另外,隨着新中國在經濟中的比重增加,中央或將逐漸採取「軟硬兼施」的策略以實現經濟再平衡。為此,當局不必單靠打擊舊工業,反而推動新經濟有機會收得更大成效。有見及此,當局開始聚焦人工智能和資訊科技等推動增長的板塊,積極投資於相關領域的研究和發展項目,並改善社會安全網以釋放國內消費者的增長潛力。
短期政策或重新調整
隨着經濟中的系統性風險轉移,即使是短期政策亦可能會出現重新調整。在不影響經濟再平衡這項長期目標的情況下,針對中小企實施定向降準及為消費者提供稅務減免優惠,或許是較有效的反周期刺激措施。
總括而言,我們預期2018年官方政策將繼續主導市場走勢及經濟再平衡。由於國內生產總值或其他傳統數據不能再充分反映實體經濟狀況,投資者應改為留意政策的變動,以獲取較佳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