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2018年,先祝各位讀者身體健康,財源滾滾來。2017年的股票市場暢旺,恒生指數大升35%,相信不少成員的強積金投資組合也水漲船高,而積金制度過去一年也出現不少變化,值得回顧。
股票市場表現強勢,加上香港失業率處於極低水平,促使強制性供款金額增加,強積金資產規模於2017年輕鬆突破7000億元大關。當中股票基金的回報率平均超過30%,而混合資產基金的回報率大約為15%。相對而言,風險較低的基金類別如債券基金或貨幣市場基金,則只有低單位數回報。
針對回報數據,我們首先要檢討成員所投資的基金表現是否符合市場水平,尤其是當基金表現長時間不及市場水平時,必須了解箇中因由,例如收費水平是否過高。此外,面對高風險資產的優異回報,成員有轉移資產的想法乃人之常情,但切記投資組合部署不應偏離自身的風險承受水平。
預設策略搭上升市順風車
另一件年度積金大事便是預設投資策略於4月1日正式面世,為沒有進行投資選擇的成員,按年齡將資產轉移至環球性股票及債券資產組合,以免成員錯失增值機會。同時,該類基金的收費設定遠低於平均水平的上限,對開支比率較為敏感的成員來說,亦可將資產轉移至這類基金。
預設投資策略生效前,大部分受託人將沒有進行投資選擇的成員資產,投放於極低風險及回報的保守基金;策略生效後則自動將資產轉移至混合資產基金,正好搭上風險資產表現優異的順風車,為成員資產增值。對於年輕成員來說,將資產投資於「核心累積基金」總比保守基金好,因有助提升投資組合的潛在回報,抗衡通脹。
對沖方案已定下初步框架
此外,強積金對沖方案也於去年引起熱議。前特首梁振英於離任前履行競選承諾,公布了一個強積金對沖方案,但未能取得勞資雙方的支持;現任特首林鄭月娥因而希望聽取更多意見,新方案雖則還未出爐,但有消息指已經定下初步框架,展望2018年初將有明確進展,切實解決對沖問題,改善強積金形象,提升成員的退休保障。
最後,由於強積金資產規模上升,各受託人為旗下計劃進行整合及推行電子化服務,受託人相繼下調強積金基金的收費。數個主要服務供應商身先士卒,於去年宣布調低收費,接連亦有其他受託人預告減價。正所謂「小數怕長計」,尤其是一項長達40年的退休計劃,那怕是每年的些微差距,亦會對回報造成影響。若受託人願意繼續降低收費,對成員而言必定為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