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計劃中的北向交易已於7月3日展開,這拓寬了外國投資者直接進入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的投資渠道。中國債市目前市值9萬億美元。在「債券通」之前,國際投資者僅能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計劃進入中國債券市場,或是在中國銀行間債市進行交易。由於額度限制、資本出入,以及稅收等原因,外國投資者持有債券佔比不到1.5%。根據亞開行數據,國外投資者持有亞洲國家債券在日本大約佔10%, 在一些東南亞國家比如印尼和泰國都高達30%。
鑑於人民幣是高息穩定貨幣,中國債市開放空間巨大。「債券通」是中國債市進一步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最新舉措,將可吸引資金回流境內,使得外資持有境內債券的比重增加。不過在中國資金外流壓力進一步緩解之前,我們不預期「債券通」中的南向交易(投資香港市場債券)會在短期內開通。
助推人幣成國際儲備貨幣
我們預期外國投資者將重點關注國債、政策債與金融債。因此穩定的人民幣滙率以及境內債券孳息曲線是國際投資者衡量中國境內債市吸引力的關鍵指標。人民幣總體穩定,收益高企,比如10期國債孳息為3.5%左右,遠高於同期國債在美國的2.4%,英鎊的1.3%,日本的0.1% 與 德國的0.6%。 即使考慮到人民幣兌美元的可能貶值,用遠期外滙頭寸來進行對沖之後,10年期國債孳息率為1.5%,還是頗有吸引力。
人民幣自2016年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SDR一籃子貨幣,在籃子中佔比達10.92%。 在去年10月前,人民幣佔全球外滙儲備約1%,加入不到一年該比例升至近2%,反映了人民幣的吸引力。「債券通」開通的便利性會進一步提升全球增加配置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需求。我們預計,今後3年人民幣佔全球外滙儲備會上升至5%,這意味着今後3年超過千億資金會配置在人民幣債券上作為外滙儲備。
納入國際債券指數吸引外資
隨着「債券通」的開通,外國投資者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渠道更加暢通,我們對於中國債券被納入國際主要債券指數也變得更加樂觀。在國際債券指數中,全球追蹤花旗的旗艦指數全球政府債券指數,以及彭博-巴克萊的全球綜合指數的管理資產規模最大,高達4萬億至5萬億美元。倘若中國債券被納入這兩項指數,且權重在5%至6%,則我們預期短期內被動流入中國境內債市的資金量或多達2000億至3000億美元。如果摩根大通將中國納入其政府債券指數-新興市場指數,且假設權重上限為10%,則會額外吸引200億至300億美元的被動式資金流入。如果主動管理式基金也將中國境內債券納入其資產配置範圍,則資金流入量會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