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今年一開始的勢頭強勁,經濟增長由2016年第四季的6.8%上升至高於市場預期的6.9%。自2014年第三季以來,經濟增長一直放緩,這個趨勢按理很難保持6.5%的增長步伐─總理李克強表示,中國要在2020年之前成為「適度繁榮社會」,其經濟增長必須維持於6.5%的增速。
房屋和基建投資是2016年第四季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這增長勢頭延續至2017年第一季。商品出口,尤其是電子產品出口,是近期額外增長的新動力。出口需求自2016年第四季開始回穩,到2017年第一季,製造業增長更為強勁,可見出口需求持續回升。
房屋投資增長預期將會放緩,製造業必須要有更強勁的增長才能抵消此負面影響。反映住宅銷售表現的已售住宅樓面面積增長在第一季已見放緩;另一方面,有更多城市推出措施冷卻過熱的樓市,而新屋施工數據通常會較住宅銷售數據滯後約6個月,因此新屋施工增長預期將於今年下半年放緩。
推高價格以減低風險
遏制房價通脹的措施,是打擊投機活動和減低金融體系風險政策的一部分。在金融理論中,風險被定義為槓桿。減低風險的方法之一是把價格推高,而這正是人行的做法。人行已減少了銀行同業市場的資金供應,同時提高向銀行提供這些資金所收取的利率,從而擴大了價格較高及年期較長的資金的比例。
一位在2016年5月接受《人民日報》訪問的「權威人士」,就降低金融體系風險的政策提供了相關背景。當局在去年春季對經濟政策作出重新調整,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力度,從而優化經濟結構,另一方面,則減低倚賴短期需求以推動增長。去槓桿化和減低金融體系風險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
國家主席習近平已表明支持這項經濟結構調整的政策。4月底,他主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體學習」會議,參加者包括央行、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等金融監管機構的領導層。習近平在會議上指出,在加強風險防範和監管下,中國的總體金融形勢良好,而且金融風險可控。
習近平的講話與公布控制金融體系風險新措施的時間一致。中銀監已開展了新一輪的信託公司調查,而中保監則宣稱會採取必要措施,確保保險公司的投資會流入實體經濟,而不是高風險的金融投資。
投資者可能擔心的,是當局會過度熱衷於抑制金融系統風險,導致增長放緩;或在最壞情況下,出現經濟「硬着陸」。中銀監公布對信託公司進行調查後一個星期,銀行同業利率飆升,可能是一個預警訊號。
在中銀監發出公告後的一個星期內,人行通過公開市場運作,向銀行同業市場注入700億元人民幣。
有關當局決意不讓金融系統的去槓桿化導致市場不穩,或損害實體經濟。話雖如此,對中國金融市場的投資者來說,這亦令2017年成為投資者舉步維艱的一年。今年首4個月,上證綜合指數微升1.6%,令中國成為亞洲表現最差的市場。
離岸投資吸引力上升
一般而言,股市不滯的一年應該是債券表現好的一年,投資者總要把出售股票所得資金投資在其他地方。不過,決策者發出的訊號,特別是人行的利率調升舉動,卻令債券孳息率上升,也就是債券價格下調。自年初以來,10年期中國政府債券孳息率已上升了0.35個百分點。相比之下,10年期美國國債孳息率則下調了0.15個百分點。
由此推斷,股市和債市撤出的資金很有可能轉投至物業市場,令當局一直擔心的房價通脹問題更趨嚴重。但是,當局亦似決心要遏抑房價上漲,令投資物業的吸引力大減。而離岸投資的吸引力已見上升,內地城市推出冷卻過熱房價的措施奏效,卻導致香港房價過熱的情況惡化,可能是始料不及的後果。
諷刺的是,減低投資於中國資產的吸引力,卻導致投資於其他地方風險資產的吸引力增加。金融系統去槓桿化和穩定的經濟增長減低了中國的宏觀風險。以中國經濟規模之大,中國的宏觀風險下降,對全球的風險資產有利。今年以來,捕捉MSCI新興市場總回報指數的iShares新興市場交易所買賣基金已上升了14%,成為至今為止表現最佳的廣泛資產類別。
新興市場股票正在重新定價,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4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所形容的「期待已久的製造業和貿易周期性復甦」不謀而合。新興市場股票在2009年曾飆升66%,若把已下調的中國宏觀風險加入考慮,其表現不僅會穩佔最佳席位,還有望出現8年來最大的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