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特朗普政府正盤算着採取哪種貿易保護方式。無論是關稅壁壘還是邊境稅,貿易保護終究都是消費者要買單。實施這種貿易保護稅將會扭曲市場機制,藉着提高進口商品成本來引導消費者購買價格較為昂貴的國產商品。
貿易保護稅或許可以保護效率低下的國內產業的就業情況,但這些工作機會是以降低美國人實際生活水平換來的。在宣傳上,貿易保護稅可以被設計得看起來極具吸引力。「挽救了1000個美國人的工作機會」比起「價格上漲0.2%」更適合發Twitter貼文來大肆宣揚。從經濟上來說,成本幾乎總是大於收益,然而在「社群媒體經濟學」盛行之下,事實往往不敵於假象。
對不同群體影響各異
消費稅具有重新分配生活水平的潛在作用。不同人的商品與服務消費習慣不同,因此消費稅對不同群體的影響也各不相同。由增值金額與不同消費模式角度來分析,就能看出哪些美國人受貿易保護的打擊最重。
如果按產品類別來徵收貿易保護稅,那麼對進口食品等課稅就意味着低收入美國人比高收入者受到的衝擊要大得多,因為前者在食品上的支出比重要遠遠大於後者。具體而言,貿易保護對低收入群體的食品消費影響比對高收入者多70%。
汽車的情形剛好相反。低收入美國人一般不會購買新車,因此對進口汽車實施貿易保護對於這部分人的直接影響很小。而高收入美國人通常傾向購買新車,如果其購買的汽車為進口貨或者大部分零組件需要進口,則貿易保護對這些人造成的打擊將比低收入者高出兩倍。
綜觀所有我們能獲得數據的商品,若對汽車以外的商品課以重稅,無疑地,對美國低收入族群的傷害更大。這或許能夠解釋,為何共和黨和民主黨政治人物紛紛表示課徵關稅將給「美國勞動人口」帶來不利後果(對於絕大多數也屬於低收入一族的退休美國人來說,傷害可能更大)。
向中國徵高關稅影響大
如果不是對特定領域實施貿易保護稅,而是不加區別地對某個國家或者區域聯盟徵稅又會怎麼樣呢?同樣,是否涵蓋汽車行業會有很大差別。對低收入美國人來說,對中國實施無差別高關稅給他們造成的影響將會兩倍於對歐洲實施同等關稅,三倍於對墨西哥實施同等關稅。聽上去這似乎與想像不同,但是墨西哥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有很大部分零件來自於美國國內,換言之,「墨西哥製造」更確切來說應該是「在美國協助下的墨西哥製造」。對高收入者而言,對中國課徵高關稅對他們造成的影響是對墨西哥徵收同等關稅的兩倍,因為相對於低收入族群,他們購買中國製商品的可能性較低。
貿易保護稅實際上是直接對美國人的生活水平徵稅。對於汽車以外的絕大多數商品,這是一種主要由低收入者承擔後果的稅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