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Twain的名句「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驚人地相似」,可經常於金融界聽到,特別是於比較今昔市場現象發現相似之處時。有時候,即使市場已偏離歷史軌跡,投資者的慣性也會將市場推回軌道上。借鑑歷史,評估收益資產前景,不難發現「縮減恐慌」(Taper Tantrum)或會重臨。
「縮減恐慌」發生於2013下半年,指當年美國聯儲局預告有意結束已實施多年的量化寬鬆政策,市場對美國削減買債及加息的憂慮,隨即於環球債市引發拋售潮。目前市場環境與當年債市下跌前有不少相類之處。
債劵市場錄強勁升幅
在2016年,債劵市場錄得強勁升幅,市場對利率及通脹的預期接近有紀錄以來的低位,這種氣氛與2013年中很相似,因此我認為「縮減恐慌」有機會重現。倘歷史重演,引發恐慌性拋售的原因雖同為市場預期突變,惟這次與2013年的區別,在於改變預期的觸發點,上一次為貨幣政策的轉變,是次則為高於市場預期的通脹。隨着中國停止輸出通縮,國際原油價格回升,美國工資上調推高消費物價,加上去年的低基數效應,均有機會令通脹高於預期。
提升組合內現金水平
面對市場或再現「縮減恐慌」,提升投資組合內的現金水平是最簡單直接的避險方案。某程度上,我們亦有採用此法,為所管理的收益投資組合降低風險,但現金水平可提升的幅度卻受制於整體收益,因收益投資組合內的現金比例偏高,將大幅降低投資組合的整體收益。
另一可行的避險策略為增持金融股,如通脹上升,債券孳息率將跟隨向上,讓銀行有條件提高借貸利率,從而提升盈利,將利好金融股表現。目前大部分銀行股股價較賬面值仍存折讓,且今年整體表現更落後於大市,而潛在的不利因素,如銀行債務問題,已於不少銀行股股價反映。故此,我們今年逐步提升投資組合內金融股的比重。
新興市場通脹壓力減
金融股有助受惠於利率上升,同時我們也尋找可減低投資組合受到成熟市場通脹升幅超預期影響的資產,每當成熟市場通脹正在趨升,新興市場則背道而馳。在過去數年,各新興市場央行不得不保持相對較高的利率,以抑制偏高的食品價格,及遏止高通脹。然而,有跡象顯示,各新興市場的通脹壓力開始減少,為央行提供減息空間,減息將有助新興市場本地貨幣債債價上升。
總括而言,在今年內,我所關注的是如何令收益投資組合持盈保泰。第二輪的「縮減恐慌」為市場主要風險,由於市場對通脹及利率的預期處於歷史低位,即使通脹輕微上升,也可能令投資者出現重大損失。踏入第四季度,可預期市場對債市下行風險的關注度將提升,特別是美聯儲或會加息。考慮到其他下行風險,包括政治風險,如美國大選及歐洲各地公投,我們將繼續尋找可更廣泛地提升收益投資組合避險能力的資產。
作者為富達國際基金經理Eugene Philali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