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香港指數預期市盈率為 12倍,雖然稍低於5年歷史平均值的15倍,但仍然高於2008/09年時的不到9倍。我們預期,房地產、銀行、零售和澳門博彩等類別股份的盈利可能進一步下調,不利於整體市場估值。香港樓價回軟和中國經濟放緩,可能加重銀行信貸成本,並打擊零售行業和澳門賭業的盈利能力。我們預期,2016年香港房地產價格將下跌10%(今年1月已經跌了3%)。倘若本地信用環境收緊、港元利率波動,以及開發商積極減價出貨,我們的預測還有下調的風險。
香港今年將舉行立法會選舉,我們預期,短期內小規模的衝突或許難以避免,而隨着抗議群眾與警方之間的緊張關係升溫,亦可能導致較大規模的衝突發生。在經濟吹起淡風以及社會彌漫不確定因素下,我們預期MSCI香港指數將會下跌,並將在較低的水平才獲得支持。
看淡本港金融市場經濟前景
農曆新年期間(2月7至11日)訪港的中國遊客人次按年減少11%,澳門則是按年增加6.7%。我們預期,今年總訪港遊客人次將減少約2%,與2015年約2.5%降幅差不多。受累於美元走強、遊客開支減少,以及樓價下跌的負財富效應,我們預估2016年上半年零售銷售仍將維持單位數的負增長。在房地產方面,供應增加、二手市場成交減少,和樓價仍在難以負擔的水平,將令今年樓價有下調10%的可能。香港金融市場及本地經濟前景看淡,再加上中資金融機構需求下降,今年寫字樓租金預期將下跌5%。
我們認為未來幾個月旅遊、零售和房地產價格可能反映消費者與企業信心轉差。我們估計,如果住宅價格和寫字樓租金下滑5%,將影響房地產行業淨資產估值下跌約2%。而若零售銷售下跌的幅度超過2%,對銀行盈利的負面衝擊將在2%左右。同時,一旦訪港旅客數量、零售銷售、房地產價格,以及寫字樓租金等指標惡化的速度較預期快,MSCI香港指數未來幾個月下跌的幅度可能超過我們預測的單位數。
「深港通」對本港個股影響各異
我們認為,「港股通」將可能有更多的散戶投資者參與。上海與深圳股市中散戶投資者的比例大過香港股市,同時滬深兩地的波動性也高於香港股市。內地投資者偏好投資中國股市中的小型股。不過,無論是由每日上限或是全年額度來看,「港股通」相對於香港股市的規模都較小,因此,我們認為這種由散戶主導的交易模式對於大型股的影響較為輕微。以「滬港通」為例,目前「港股通」的每日限額為120億元,遠低於港股每日平均成交量1060億元,而港股2015年總市值為24.7萬億元。此外,我們也不預期「深港通」啟動後,香港小型股板塊的股價就會大幅上升,因為,我們認為公司基本面對股價的影響力將大於散戶的資金流向。鑑於中國及香港經濟放緩,再加上香港本地借貸成本上升、樓價下跌以及強勢港元影響本地競爭力,我們預期香港小型股仍將面臨挑戰。
毋庸置疑,「深港通」啟動後將進一步擴大目前在「港股通」下的可交易股票清單。目前在「港股通」下可交易296隻股票,包括滬深兩地掛牌的股票,以及恒生綜合中大型指數中的成分股。我們預期,小型股、交易所買賣基金及衍生性商品將可能被納入新的清單。
本港市場3類受惠股票可吼
根據「滬港通」的經驗以及市場現況,我們建議投資者在「深港通」宣布及開通前留意以下潛在機會:1)AH股折讓深度遠高於歷史平均值且具有投資題材的H股;2)對中國內地投資者更具吸引力的板塊,如新經濟、藍籌金融以及國際服務行業;3)在「滬港通」下交投活躍的個股。
自2014年3月17日「滬港通」開通以來,AH股價大多數時間呈現溢價,也就是同一家上市公司的A股股價通常高於H股。目前AH平均溢價為40%,遠高於5年平均值10%。我們認為,隨着股票互聯互通機制下交投增加及訊息更加流通,同一家上市公司在不同市場的股價差距,在未來6至24個月將會縮小。
在「深港通」啟動之後,在股票互聯互通機制的每日及總額度將會增加,再加上這個機制擴展至其他如債券、大宗商品等,應會吸引更多跨境資金流入。股票互聯互通機制下的流動性改善和交易成本降低,也會增加市場效率。此外,MSCI明晟將中國A股納入指數,應可進一步吸引外國投資者進入中國境內股票市場。這些都有助於收窄香港、上海及深圳的估值差異。
其次,我們亦認為,香港新經濟板塊將吸引潛在的「港股通」新投資者注意。新經濟板塊在境內A股市場通常成交較為活躍且估值也較高,特別是在深圳市場。鑑於中國經濟正在由製造業主導轉型至服務業主導,我們認為,投資者將關注「港股通」下具有市場領導地位和基本面強勁的服務行業。
第三類是在「滬港通」下交投最為活躍的個股。部分香港上市公司在亞洲及全球都有業務,這應可吸引有意分散人民幣貶值風險的投資者。今年以來,「港股通」下淨買入的交易模式也愈來愈明顯,一些藍籌金融股和只在香港上市的中資公司成交也很活躍。